出口火、消费淡:政策如何破局?

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今年的内外需的现状和前景与当年非常相似:在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下企业抢出口、在设备以旧换新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消费受到房价和预期的影响走势偏平。以史为鉴,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可能在消费、财政、货币三方面发力。

刚刚结束的7月政治局会议有一个重要新提法:“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内需方面,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2.6%,较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对比外需,二季度出口同比增长5.8%,大幅提升4.5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分化”集中体现在“出口火、消费淡”。

虽然出口在过去半年趋于复苏,下一阶段将面临两大风险:一是美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下行压力陡增,近期全球市场甚至开启“衰退交易”;二是关税风险上升,11月美国大选结果和欧盟电动车关税终裁结果都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政治局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上半年实际GDP增长刚好达成5.0%目标进度的现实,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的风险,宏观政策的“更加给力”需要围绕提振内需展开。

回顾历史,出口和消费的增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到2020年前,我国消费增速在大部分时间里非常平稳且高于出口增速,少数外需强于内需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18年前后。2020年到2022年,我国供应链稳定、能源成本优势凸显,出口增速再次反超消费。2023年,国内经济平稳复苏叠加海外制造业周期回落,消费增速回升到出口之上。

对比内、外需强度和各方面情景,与当下最为相似的是2018-2019年。2018年四季度之前,出口增速中枢保持在10%左右,美国经济强势、外需周期性恢复,中美关税风险进一步驱动外贸企业“抢出口”。相比之下,社零增速中枢从10%以上回落到9%左右,经济同样呈现出口好于消费的特征。此外,2018年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6.5%左右”,前三季度实际增长6.8%,高于目标进度。

由于出口表现较好、增长进度达标,2018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政策定力较强。影响最大的,是年初启动的地方隐性债务严监管和4月落地的资管新规——这也与当前的地方财政纪律整顿和金融严监管颇为相似。基建投资的月度增速从2018年3月开始大幅回落,整个5月-9月更是持续负增长。

但出口增速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大幅回落。随着美国连续加码关税,2018年4、7、12月的政治局会议分别指出“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外部环境深刻变化”。11月,出口增速从此前的10%左右大幅回落,到2019年进一步滑落至负增长。

这一阶段,政策重心转向提振内需。

一是地方财政有所松绑。由于财政纪律整顿,2018年上半年的专项债发行极少。8月,财政部要求专项债在10月之前基本发行完毕,因此当年80%以上专项债额度集中在8-9月发行;从2019年开始,专项债启动下达提前批额度、发行节奏靠前。受此影响,基建投资增速在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达到4.0%,对比2018年二-三季度只有-1.5%。

二是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降息启动、降准加速。美联储上一轮加息周期贯穿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但2018年4月开始,国内不再加息,2019年11月进一步启动降息。降准速度也有所加快,2018年1-10月累计降准150BP,2018年10月-2019年9月累计降准250BP。

三是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9月开始,各部门陆续从提升消费潜力、改善消费场景、促进行业消费等各个方面出台政策,社零增速在2019年初止住了下行势头,从2月的8.2%回升到6月的9.8%。

今年的内外需的现状和前景与当年非常相似:在美国加征关税的预期下企业抢出口、在设备以旧换新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消费受到房价和预期的影响走势偏平。以史为鉴,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积极变化。

一是消费政策能否加力。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随后1500亿特别国债安排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二是财政政策能否加力。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7月底专项债剩余额度还有约2万亿。另外,政治局会议提出“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也要关注新一轮地方财政纪律整顿的政策支持和力度。

三是货币政策能否加力。7月央行超预期降息,8月能否降准值得期待。此外,当前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上升。随着外部货币政策宽松、人民币汇率压力缓解,国内9月仍有降息空间。

本文作者:陶川(S0600520050002)、赵宏鹤、张鑫楠,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出口火、消费淡:政策如何破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