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老大哥”盯上医美

寻找增长极。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周智宇

业绩增长放缓之后,美妆界的“老大哥”正在寻找更多的赛道,以获得新的增长点。

8月5日,欧莱雅宣布拟收购皮肤科学美容领域的知名公司——高德美(Galderma)10%的股份,预计交易将在未来几天内完成。

这一举措被外界视为欧莱雅进入医美赛道的信号。毕竟,欧莱雅自己也在感受着皮肤科学领域的潜力。在上半年业绩中,其皮肤科学美容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6.4%,是为数不多实现两位数增长的部门。

在收购之前,欧莱雅发布了一份增长放缓的半年报。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欧莱雅集团实现总销售额221.21亿欧元(约合1733.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营业利润约45.99亿欧元(约合360.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

这一成绩放在如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之下,似乎并不错。但对于欧莱雅这家美妆巨头来说,是不常见的。过去的几年,其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而欧莱雅增长神话的消失,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不佳。

上半年,在欧莱雅细分的各大区中,北亚地区的销售额为54.75亿欧元,是各大区中唯一下滑的,下滑幅度为3.1%,主要的挑战还是在中国市场。

业绩发布会上,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表示:“我们在新兴市场、欧洲和北美的强劲发展势头,足以抵消低迷的中国内地美容市场及旅游零售的不利影响。” 但这难掩其在中国市场的失落。

中国一直是欧莱雅的第二大市场,面对下滑的情况,欧莱雅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对策。

上述被欧莱雅收购10%股份的高德美(Galderma),就是一家旗下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小有名气的公司。

高德美旗下业务包含注射美学、日常护肤和皮肤治疗三大领域,其中丝塔芙、Alastin为日常护肤品类品牌,Restylane瑞蓝、Dysport、Sculptra对应注射美容领域,Soolantra、Epiduo、Differin等为皮肤病治疗领域品牌。

其中,在中国最为知名的品牌为丝塔芙,单品丝塔芙大白罐保湿霜是社交媒体上最火的护肤单品之一。

欧莱雅再度回头,也是看上这家公司在皮肤科学领域居于领导地位。其曾经是欧莱雅和雀巢的合资公司,不过2014年,雀巢从欧莱雅手中回购了所有高德美股份,高德美也短暂和欧莱雅分手。

今年3月,高德美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前公司市值约1339亿元,成为瑞士最近几年最大的一个IPO。

这得益于近几年该公司不错的业绩增长。以2023年为例,这家公司核心EBITDA(息税前利润)为9.42亿美元(约合67.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1.4%。

如今,需要在群狼环伺中保持头部位置的欧莱雅又开始主动出击了。

欧莱雅建构美妆帝国之路,正是一条一路买买买的收购之路。

如今欧莱雅旗下拥有超过30个品牌,定位涵盖高中低市场,品类包含美妆、个护、香水等,矩阵多元互补,但只有欧莱雅、巴黎欧莱雅、卡诗三个品牌是自家的,其他品牌都是收购而来。

在此番收购高德美之前,欧莱雅垂涎“科技”标签久矣。从几年前开始,欧莱雅就与业内的不少公司合作,研制了不少应用于护肤、医美、美发领域的科技产品。

在今年5月的巴黎Viva Tech(欧洲科技创新展览会)上,作为美妆公司的欧莱雅还斥巨资包下了3 万余平方米的展台,展出了模拟自然风吹干头发的吹风机、塑颜美容仪以及人造皮肤等,科技元素满满。

在过去的百年间,欧莱雅一直致力于为美寻找定义。而到了当下,欧莱雅的口号变成了:“美妆科技,创造每个人独一无二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5月,2024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性科学家奖”在巴黎颁奖,获奖的5位女性科学家均来自生命科学领域。

欧莱雅还不满足于收购成熟的企业,决定从更早期、更源头押注未来,收购产业链上的美妆科技公司。

去年,欧莱雅集团首次通过旗下创投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中国一家将超分子技术系统应用在化妆品领域的原料企业——杉海创新,这家公司由科学家张嘉恒创立,其突破性在于智能自组装技术能让此前难以实现的原料成分组合成为可能,从而产生更佳功效。

这也是欧莱雅在中国发起的“BIG BANG美妆科技创造营”孵化的首个项目。

对于站在高处的欧莱雅来说,尤其是处在复杂的环境之下,巨头更难当。必须尽早寻找新的赛道,才能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