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朱靖萱水彩画作品《前往未知》
水底潜水的探险行程,通常要住在船舱里八天七夜。由于绝美的地方都是非常遥远偏僻的,开船航行几十个小时甚至好几天才能到,因此也必须跟着这样的船宿行程。
在马尔代夫,还要考量到它是由1120个岛屿组成的,岛与岛之间常常是不同的酒店在运营的,使这之间的连接和交通都要透过酒店安排的船去接送。船宿的好处是可以一口气去好几个不同的岛,没有太多交通上的限制。
潜水路线
马尔代夫主要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潜水路线,比较有名的是鬼蝠魟风暴北方线,有多元生物群的中心环礁四方线,以及专注在强流跟鲨鱼的深南线。
四方线从North Male, South Male, Vaavu, South Ari, 到 North Ari, 一个顺时针的路线最后回到Male。而相比之下,深南线季节非常短(一月到四月),路途比较远,或是要再转国内线到南边的机场才上船,费用跟所需的时间都比较多。
船宿体验
影响船宿体验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不只是船本身,更多时候还是同团报名的人。
船的设备:有些船因为历史悠久,可能会因湿气有股霉味,或是设备过于老旧等等。有些船很新且船头有游泳池,甲板休息区有沙发躺椅等等。这种新的船有时候为了推广知名度,会时不时做促销价。
船上工作团队:通常船宿伙食方面都是非常不错。有些船每天都会换菜单,下午潜完也会准备现做的下午茶等等。有些船会中途停在某个岛举办沙滩烧烤。再来就是看工作团队的组织力,往往需要有个负责管理的主管去统筹不同的部门。
同团的潜水员:这个就比较看个人平时的人品或运气了。遇过整船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潜水员,大家都去过世界各地和一些也没听过哪个大洋之间鸟不生蛋的群岛潜水等等,很多是已经半退休、有钱有闲到处去探险的群体,或是自己开公司,所以时间很弹性。
潜点:这个影响的因素是比较低的,就像在埃及的旅行社搞得再差,金字塔本身五前年的光环还是令人震慑。加上所谓Big Blue每次能看到什么生物很看运气,跟当时的天气或是去的季节都会有所影响。
潜导:带队的潜导大部分都是比较自由式的带队。很多时候听完地形讲解后就只有自己跟buddy两个人去探索,也有些潜导很擅长在水里找生物或是主动提供很多潜水上的指导。如果是本地的潜导,对潜点也比较熟悉,他们能跟当地其他船的营运商互通有无,以及获取最及时的海上消息。
船上的一天
通常第一潜是清晨六点,回来吃完早餐后第二潜,午餐后下午进行第三潜。有的时候会安排一天夜潜,会是在七点太阳下山左右。
在每一潜之前,潜导会拿出地形图跟大家讲解地形跟洋流的方向,还有潜水计划。在马尔代夫船会先开到潜点,潜导先跳下水,然后根据洋流当时的方向决定要下水点。
没有潜水的时间其实也很忙,除了纪录潜水日志以外,电脑表跟相机其他设备要充电。由于没有网路也没有信号,大家远离了社交媒体和与外界的接触,很专注于活在当下,和同船人相处交流的时光。
潜点跟地形
马尔代夫的潜点没有像红海或其他地方的珊瑚礁那样五颜六色。反而很多珊瑚都遭到前几年全球变暖而白热化,珊瑚的保育与重建也不能一时半刻复原,需要时间和呵护。也可能是潜点的重点生物例如鲨鱼都是在大洋区经过狭窄水道,而这些地方的重点也不是珊瑚。
大部分的地形归类为狭窄水道口(channel entry)、清洁平台(cleaning station)、或是珊瑚群小山丘(pinnacle)、蓝海中间(big blue)和沙地。所谓狭窄水道口,环礁与环礁之间变形成水道,当每天海流从大洋区开放海域经过狭窄水道时变形成一股强烈的水流,也就是很多鱼群跟鲨鱼的聚集地。
强流的时候要迅速下潜到20–30米的地方会合(negative entry),到了第一个定点就是关键时刻,如果没办法顺利把流钩勾在一个坚固的岩石或地面的话,错过后就会被洋流冲走而脱队,这时可能要爬行回来。如果已经脱队,在等两三分钟也见不到周围其他潜伴的情况下,就要做五米三分钟停留,然后上岸。很多人在这种精神与身体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会出现潜水并发症,如气压性伤害(barotrauma)。
船上小趣事
晚上船停泊在海中的时候,船灯有机会会吸引来鲸鲨或是魟鱼。潜导说如果有的话半夜会把大家叫醒来看,潜伴也说他要直接抱着相机穿着泳衣睡觉,以备半夜鲨鱼来的时候可以直接跳下去。
晚上十点,当大家都差不多回房间睡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叫“鲨鱼!鲨鱼”。于是大家急急忙忙的拿着相机跳下床冲出去,什么鱼的影子也没看到。只有同团的比利时小哥自己在那里笑 - 原来是他的恶作剧!
说到这个比利时小哥,最后一天的最后一潜他居然在水下20米向女朋友求婚了。看着他女友在水中感动的无声尖叫(气泡吐的一大片),真是很特别又很浪漫的场景。
另一个让我们不知道要笑还是哭的窘境是,每次看到一大片壮观的(100只左右)鲨鱼群或魟鱼群,上船时当地的潜导总是说:哎呀,你们很不幸,通常我们能看到200–300只。只能说马尔代夫的标准不能跟其他国家比。
超乎想像的世界
有一潜在逆流里游了好久,一片大蓝见不到底,周围也没有参考物。游了20分钟之后终于看到一片珊瑚礁小山丘,有三只灰礁鲨从身旁游过去,渐渐的游进了深蓝,紧接着一片燕魟朝着鲨鱼游了过来。整个画面就像国家地理频道中一样,此时无比靠近庞大且自由的海洋生物,听着自己长而慢的呼吸和吐气泡咕噜声,被大海震撼到的感动涌没心头。
真的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超乎想像的世界,离城市繁忙且吵杂的生活好远,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我领悟到我的日常有多渺小,作为一个个体也好微小,思绪和情感在这片汪洋里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很多本来很心烦的事情好像都没那么重要了,随着洋流就去了。世界大到令我没有办法不去探索,却也永远不知道要预期什么。就像黑洞纪录片里科学家提到的: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里有什么,但正是这个不确定性带给人动力和兴奋感,去探索更多。
那一刻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找到一个每天为什么要起床的理由 - 即是去探索这个超乎想像的世界。
原来『家』的感觉不一定只限于从小长大的环境或人事物,也可以是在第一次身于某个地方时,油然而生的归属感与熟悉感,那肿被深深着迷住的依托。即使在这个世界是用不同语言和形式去表达,情感却始终都在,如此的真实又强烈。
我要很快再回到这片汪洋,这个我叫做『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