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专栏 | 企业何以令自然受益?

经济和社会结构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开采、生产、使用和消费有限的自然资源,是指一种无法令自然受益的发展模式。

“自然受益”则是要求转变上述这种经济运行方式,将自然的价值融入制度体系(包括商业)中,以便在2050年前扭转自然损失的曲线。

这种扭转本质上意味着社会、企业和政府管理自然和与自然接触的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采取积极行动。

世界经济论坛(WEF)《自然风险上升》报告估计,全球50%以上的GDP中度或高度依赖自然,所有企业在其价值链上都直接依赖自然或存在“隐性依赖”。

那么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自然受益”在实践中对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它究竟是一项运动、一个目标,还是一种方法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CEM)的专题小组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近日两者联合发布的报告致力于开发一种企业通用的方法。

避免和减缓

企业可以采取行动或制定方法,为实现“自然受益”的全球目标做出贡献。然而对于单个企业是否能够或不能做到 “自然受益”还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在其运营和价值链中对自然再生和改善的贡献大于对自然的破坏,企业就可以做到“自然受益”,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无法做到“自然受益”,尤其是在特定行业如采掘业。

上述报告的观点认为,即使是这样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严格应用分级减缓体系来应对其影响,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缓其影响,将自然考量纳入组织决策,并根据国家或全球优先事项采取行动。

比如一家生产铁矿石的公司可以避免在敏感区域开展活动,并采取尽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的行动。在必要和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分级减缓措施,包括避免和最小化步骤以及恢复和补偿,以实现与其运营足迹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零净损失和净增益。

在处理运营和风险管理目标(如水和气候安全)以及积极的企业自然目标时,可以考虑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此外,企业还可以了解其材料供应链,确保这些材料来源是对自然负责的。与负责任的监管链建立联系或开发负责任的监管链,促进自然受益的全生命周期方法。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通过其他额外的恢复、保护和再生做法,为景观或辖区成果做出贡献等。

企业行动的重点还可以通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应用新技术以及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来减少影响驱动因素。报告认为,这样做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业务风险并开发创新的业务解决方案,例如在原材料生产、提取和加工过程中使用无害的非化学工艺,应用高效的机械化和回收技术来提高开采效率等。

而其他企业通行的措施可能还包括:减少用水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循环原则逐步实施再利用和再循环举措,与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合作,实施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方法,包括创新的恢复和重建计划;提高当地社区在现场、景观、整个业务部门及其供应链中的参与;向客户、批评者和市场证明公司了解并能够管理其风险——从场地层面到价值链等。

微观的行动

除了上述框架式的行动,该报告还对企业、产地和产品层面的行动做出了更加微观和具体的技术探讨。

在企业层面,报告提出董事会需要对自然受益做出承诺,并辅以战略和时间框架,以及兑现承诺的行动计划,确保承诺与预算和高层专业人员的行动同步进行;任命一名董事会成员,负责监督战略的实施和未来更新;评估公司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绘制整个业务价值链,确定主要活动和运营资产的活动和位置、原材料供应和来源以及下游影响等。

报告还指出企业可以制定“自然受益”路线图或过渡计划,其中包括目标和时间框架,以及实现“自然受益”的途径。发展跨部门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实施自然受益战略和干预措施。确保分配的预算适当,以便能够实施战略中概述的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现实和及时(SMART)的行动。将关键绩效指标(KPI)分配到企业的关键岗位,这些职位反映了整个企业以及包括上下游价值链在内的企 业活动的方方面面对自然的整合和主流化等。

而对于一个要帮助实现自然受益成果的企业来说,需要采取产地和产品层面的双重行动。

产地层面,为支持其对自然受益的贡献,公司可以承诺要求在场地层面对所有直接运营严格应用分级减缓体系,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明确了解运营地点的自然状况,以及评估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

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可以确定该位置的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确定景观中大自然面临的现有压力,以及公司活动/运营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依赖。

报告还认为,在产品层面解决自然问题,第三方组织和实体通常参与原材料、公用事业供应链与废弃物管理,至关重要的是应该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层面的评估可以将最初的高层次影响和依赖性评估纳入详细的实质性评估。这应遵循原材料供应链,包括水、能源和气候足迹,将其反馈到产品及生产产品产生的废品中,并尽可能追溯到主要来源和最终使用寿命,以确定空间和时间足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