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新规小作文,细思甚恐!

谁是最后的牺牲者?谁是最后的赢家?

引子

周四(8.15),一则“限制公募投债基+免税优惠取消”的小作文,在市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部分投资者一度猜测公募基金行业要面临重塑。

小作文是这样说的:

一)某行得到总局的窗口指导,称行内SPV+公募投资规模不能超总资产规模的2.5%,股份制大行是5%;

二)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检查过头部的13家公募基金后,后面准备下发文件取消利率债基、信用债基免税制度。

但晚间媒体报道,称被采访的银行负责人统统表示并未接到这一消息,小作文被阶段性“证伪”。

因何被证伪我们暂且不讨论,但可以展望一下如果小作文为真,会有什么影响。

主要思考几个问题:

银行投SPV+公募有什么目的?取消公募避税制度后,哪些机构影响最大?市场又将面临什么波动?

之前银行投债基,目的很简单

公募基金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可选资产,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热衷于配置公募债基,但大行较少。

对于银行而言,债基具备三大优势:税收减免、可加杠杆、节约投研成本。

首先是抵税。

根据法询固收的统计(如下图):

银行自营资金直接投资债券,但凡日后在二级市场上转让,转让价差均无法免税;

自营资金仅投资国债和地方债的利息收入免税,投资其余类别的利息收入均要缴税,尤其是票息更有吸引力的信用债,利息税超过30%;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各类资产转让价差均免税,且底层配置大多数资产的利息收入都免税,信用债、存单等品种利息税也明显更低。

其次,公募基金在杠杆方面的监管要求也要低于银行自营盘。

根据统计,开放式和定开式公募的杠杆上线分别为140%、200%,而一些中小规模的城农商行金市部门杠杆要求往往都在120%以下,因此投资公募是增厚收益的一个途径。但从监管的角度,公募基金加杠杆本质上是借短买长,造成短端利率上、长端利率下的局面。而当前监管思路在于抬高长端利率,形成健康的收益率曲线形态,因此公募的加杠杆行为实则与监管背离。

最后,城农商行直接买公募还节约了自身债券投研的成本。

对于一些城农商,监管要求一般是信用债(包括城投)仅允许投省内,甚至是根据监管拟定的授信名单来投资,省外标的由于控制信用风险的考量不愿意投,导致错过了一些优质标的。而投资公募基金,借助于其更全面的投研团队可以让银行拓展投资范畴。

那么这次的债基新规小作文,可能让哪些银行被迫收缩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