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菲特”半年又赚150亿!

郑孝杰
穿梭于中英文世界的“段永平”

在英文的投资世界里,巴菲特是“侠一般的所在”。投资能力极高,乐于教导普通人,还捐钱做慈善。

在中文的投资论坛里,段永平是最接近“巴菲特”的形象。他有公认的投资能力和财富(虽然底数外界也不知道),也乐于和投资者分享自己认知,并答疑解惑。

在中文网络越来越有名气的段永平最近连续遇到了两件事情:

一是,他在投资论坛里又一次公布了实盘交易,试着卖了一点腾讯的认沽期权(类似于买入股票,段永平一直用着此种方法买入腾讯)。

另外一个消息是,最新公布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的机构(以下简称“H&H投资”),最新美股持仓规模为166.32亿美元,相比年初增值近22亿美元,约合157亿元人民币。

持仓上千亿资金,却能持续大额“投资盈利”,段永平可能是过去半年内赚钱能力最强的华人投资者了。

总持仓近1200亿元规模

据美国证监会SEC公开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30日,一家名叫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LC的机构(以下简称“H&H投资”),最新美股持仓规模为166.32亿美元。

这家机构的资产规模相当于近1200亿元人民币。

申报文件显示:这家机构由Eric Hu担任首席合规官,从名字来看是一位华人。

这家投资机构在其他平台的工商资料中,注明了公司有两位所有人,除了上述人士,还包括YONGPING DUAN。

从名字的拼写来看,与知名华人投资家段永平一致,而且后者从未在公开场合确认或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规模不断增长

梳理H&H投资的披露文件,则会发现该机构的资金实力十分雄厚。

这家机构首次向SEC披露美股持仓的时点,追溯至2018年四季度末,当时对应规模为8.36亿美元。

仅仅过了两年时间(2020年四季度末),H&H投资的持仓规模增长至70.17亿美元。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H&H投资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之后规模持续膨胀。

一家仅仅有两位员工的投资公司,其发展曲线有着如此惊人的攀升速度,让外界充满惊奇和期待。

资金来源何方?

观察该基金的历史持仓可以发现,其规模膨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外部资金的注入,一是持仓品种的盈利。

资金的注入中,在从2018到2020年这个阶段,H&H投资的规模增长了八倍,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而言,两年翻九倍可能有点要求过高,期间有资金注入当是合理解释。

但从2024年上半年的角度看,该机构管理资产的绝大部分增值应该来自于投资盈利。

很简单以其第一大重仓股(持仓占比超80%)的苹果股价看,今年上半年增值10%。

第二大重仓股BKR(巴菲特的投资旗舰)涨幅近13%。

在算上其他重仓股(下图),已经非常接近该机构资产的增速了。

为何押注苹果

那H&H为何押注苹果呢?

段永平近日在中文投资社区里岑表示:

“我们拿着苹果······这么多年,老是有人在旁边一直说:你好难啊!我难吗?!难在哪里了?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容易呢?”

他还曾表示,投资苹果是在某一天“突然悟道”后的决策,因为对这个票的投资,他也梳理出了自己的选股标准——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价格。

硬刚“巴菲特”

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是,虽然被誉为中国巴菲特,但段永平在2024年2季度里,操作和本尊巴菲特拉开了差距。

当季度里,巴菲特别人管理的哈撒韦公司减持了近一半的苹果持仓,累计起来,巴菲特在今年合计减持了超过5亿股苹果股票,价值约840亿美元。

但相较于2024年一季度末,段永平治下的H&H仅仅减持了约1%的苹果持仓。

看上腾讯阿里?

喜欢长期持有的段永平,在持仓上大幅增持了阿里巴巴,但在论坛上,他还是更推崇腾讯。

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提及,他购入过这家公司,但又说实际持仓额度比较低。

今年1月份,他曾发声说:十年以后还在的公司中,苹果、茅台和腾讯,应该都还在。

数日前,段永平还通过网络表达了某种“遗憾”:

“美股腾讯没有Option”。他意在强调腾讯ADR没有期权品种,令他无法对持续看好的公司进行期权操作。

再往前看,2022年8月,段永平在腾讯不断下跌之时,在其ADR价格37美元附近至少买了10万股。2023年12月,他表示买入20万股腾讯ADR,成本在41美元附近。他同时还表示会继续买。

2023年12月,他亦表示:“腾讯不能卖put看跌期权,难下手很多。南非大股东大概率是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减持的,要是能卖点put的话就好了。”

今年8月15日,段永平时隔大半年后再次发帖亮出自己操作:“刚刚买了点腾讯。没有卖put可以用,实在是折腾人,改了好几次单,每次下单连一万股都买不到。”

兜来转去,他又开始买入腾讯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