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稳定的利润从何而来?

中金林英奇
中金认为,利润增速在拨备的贡献下相比一季度略有回升,清理手工补息后息差降幅放缓但资产增速放缓拖累净利息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净手续费收入受到银保渠道政策影响继续低迷,债券投资相关收益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

又见拨备贡献利润。1H24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0.4%,2Q24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回升至+1.7%,较1Q24的-0.8%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资产减值损失贡献提升;1H24拨备前利润增速-3.2%,2Q24拨备前利润增速-3.4%,相比一季度的-3.0%略有下滑。拨备对利润的贡献在去年四季度和一季度回落,二季度再度回升,主要由于二季度不良生成率较低、预期资产质量稳定,1H24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8.0%支撑利润。

债券投资收益支撑营收。2Q24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8%,净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14.2%,均较一季度进一步下滑,分别主要由于清理手工补息后资产增速下滑和银保业务“报行合一”(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渠道平均佣金降低30%)。2Q24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1.1%,我们测算贡献营收增长3.0ppt,主要由于债券牛市下的投资相关收益。在营收承压的环境下,银行也有动力兑现部分债券浮盈支持营收。

存款流失带动缩表。4月开始清理手工补息以来,存款增速大幅下滑,2Q24存款增速4.4%,相比一季度下滑3.3ppt,其中国有大行下行4.6ppt。在存款流失的环境下,二季度资产增速环比一季度下滑2.4ppt。7家上市银行出现环比缩表,高于去年同期的4家同时,由于手工补息清理后套利贷款的清理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此前增速较快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绿色贷款二季度末分别同比增长18.1%和28.5%,相比一季度的26.5%和35.1%下滑明显。

息差下行进入第二阶段。1H24模拟净息差环比1Q24持平,暂缓下行趋势,但由于资产增速拖累导致净利息收入跌幅扩大至-3.8%,符合我们在《未雨绸缪》报告中的预期:2022-2023年为息差下行的第一阶段,即信贷需求走弱但扩表速度快、息差从2.0%左右快速下行至1.5%左右,净利息收入进入负增长;2024年息差下行进入第二阶段,随着扩表速度放缓,银行更加追求量价平衡,息差从1.5%左右缓慢下行至1.3%-1.4%,但由于资产增速下行,净利息收入仍然低迷。向前看,我们预计在宏观ROIC承压的背景下明年息差仍有10-20bp的下行压力,关注存量按揭利率的可能调整(参见《新一轮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探讨》)、LPR和存款降息节奏。

资产质量的隐忧。2Q24不良率1.25%,与一季度末持平,关注贷款率为1.72%,较年初下降1bp,均较为稳定,但逾期贷款率为1.40%,较年初上升11bp,压力可能主要来自信用卡、消费经营贷、按揭等零售领域。2024年上半年样本银行不良生成率为0.86%,与去年全年持平,继续高于信用成本0.79%的水平。信用成本节约贡献利润的情况下,二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04.7%,较一季度末下降1.6ppt,拨贷比为3.29%,较一季度末下降2bp。我们维持《未雨绸缪》中的判断:部分拨备水平不高的银行后续信用成本节约的空间可能较为有限。

资本新规释放红利,中期分红落地。2Q24末上市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9%,较1Q24下降0.03ppt,国有大行及区域行资本较为充足;上市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同比增长4.1%,增速较2023年下降明显,主要源于资产扩张速度放缓及资本新规应用后对资本的节约。多家银行宣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中期分红方案,我们预计派息时间集中在2025年初,增加分红次数有助于平滑分红除权对于股价的影响。

银行投资建议。近期银行股价快速上涨后出现回调,除了对于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导致息差承压的担忧之外,也由于短期内交易拥挤度上升,在整体市场风险偏好改善导致避险资金流出高股息板块。我们在《银行上涨的逻辑》中提出银行6-12个月内需要关注的三个风险点中第三点“居民按揭早偿率上升,减持流动性资产偿债的倾向”,假设存量按揭利率下调,虽然短期内抑制银行股价表现,但也意味着中期风险的提前缓释。我们预计短期内银行股维持波动,建议投资者择机选择股息较高、资产质量稳定的银行;当前 AH 溢价较高,港股大行在分红税调整的预期下存在溢价收窄空间;业绩存在边际改善潜力和融资诉求、股息率不低的银行具有超额收益。

本文作者:林英奇S0080521090006、周基明等,来源:中金货币金融研究,原文标题:《中金 | 银行稳定的利润从何而来?——1H24业绩回顾》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