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结论很清晰——7-8月以来客盘结汇需求底部回升,但回升幅度比较小,结汇力量整体处于历史低位。最新公布的外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8月结汇率边际回升至62.2%(上月61.1%),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虽然宏观层面已经聊了很多,但在线上线下的交流中,我感觉许多朋友还是很关注结汇问题。汇率市场也呈现类似的特征——时不时的,市场就喜欢借各种机会炒一把“囤汇盘结汇”。
因此,今天我们抛开宏观,从纯技术层面聊两个实操话题——到底有多少结汇盘?成本价是多少?
到底还有多少结汇盘/囤汇盘?
“囤汇盘”这个词不太好听,似乎有些贬义,我更喜欢用“结汇盘”指代。有经验的小伙伴知道,“测算多少结汇盘”就跟“测算美国居民有多少超额储蓄”一样,具有很多主观的成分。因此,不要纠结细节,取其大者为好。
测算显示,自2022年4月(中美利率倒挂)起计算,出口商积累的待结汇盘大约4000亿美元。其中约50%的待结汇金额(约2000亿美元)是2024年积累下来的,伴随国内低利率环境的深化,待结汇规模呈现逐步扩张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仅计算经常账户待结汇盘的结果。如果算上资本账户,待结汇规模会更大。但我觉得没意义,资本账户都是一些非常长线的出海资金,已经不在“囤汇”的范畴里了。
待结汇盘的成本价如何?
待结汇盘的成本价,这是更多小伙伴关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成本价”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是动态变化的。
举个例子,假设A企业在2022年末攒了一笔汇(当时成本价6.91),A企业一直在吃美中利差(通过S/B掉期等方法),那么到2023年末,A企业的持汇成本将下降至6.67;到2024年三季度,A企业的持汇成本将下降至6.52。
这跟A股投资者买银行股的道理是一样的。每年吃分红,成本价被不断摊薄,一个道理。
参照类似的方法,我们计算了各个时期积累下来的待结汇盘的持汇成本。可以看到,全市场平均持汇成本约6.95,其中持汇一年以上的结汇盘,成本价都在6.9及以下;2024年进来的待结汇盘在7.1下方确实面临汇兑损失,而且Carry积累的也还不够厚。
进一步的,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一年美中利差下降至200bp左右(IRS repo 1.5%,联邦基金利率3.5%),那么2024年这些待结汇盘的成本将从目前的7.13下移至6.99左右,持汇成本每年摊薄1400pips。
所以,如果你是出口企业老板娘,且碰巧今年攒了汇,那你大概率面临两个选择:
1)等。以时间换空间,毕竟Carry站在自己这边;
2)离。止损,然后拥抱国内1%开头的低利率市场。
你选择哪边?
有时候我很困惑,隔壁日本的“境外待结汇资金”规模远远超过我国,那应该是个天文数字。为啥日本市场基本不讨论结汇问题?
可能,是他们习惯了吧。
本文作者:小民,来源:BFC汇谈,原文标题:《CNY:到底有多少结汇盘,成本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