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的互联网热潮引发了电力生产泡沫。此次AI热潮,历史会重演吗?
《华尔街日报》分析师Jinjoo Lee近期发布文章分析了当前AI热潮下的电力热和1990年代互联网热潮下的电力热有何异同。
Lee表示,与今天类似,1990年代独立电力生产商股票的预期收益远高于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当时独立电力生产商大规模建造电厂,最终产能过剩,大批公司倒闭。但是如今,电力需求看起来必然会增长,应该不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不过,独立电力生产商的股票涨幅可能超过了它们应有的涨幅。
Lee还警告称,过去二十年来,电力行业已大大成熟,但基本教训仍然适用:过高的预期可能带来痛苦。
近期,在美国科技公司巨额投资AI的背景下,电力需求空前增长。富国银行的报告预计,经历了十年电力增长清淡期后,到2030年,美国的电力需求将增长20%。仅AI数据中心就有望在美国增加约323太瓦时的电力需求。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到2030年底,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是2022年的三倍,这一增幅主要来自AI模型训练和更高频的AI查询。
此前也有分析师表示,虽然公用事业股可能难以企及科技巨头的高估值,但作为确定性高、分红稳定的“防御型”股票,其投资价值已经被重新发现。
此次电力热是否会导致企业崩溃?
独立电力生产商上一次这么兴奋还是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当时硅谷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力需求的增长预期。
与今天类似,当时独立电力生产商股票的预期收益远高于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股票。独立电力生产商宣称他们新建的燃气发电厂将取代垄断性公用事业公司旧有、低效的发电机。
SSR公司公用事业和可再生能源研究联席主管Hugh Wynne表示,当时的开发商假设长期电价将与新发电厂容量的长期边际成本相匹配,覆盖可变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
然而,激进的建设导致许多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电价大幅下跌,仅能覆盖这些发电厂的运营成本,无法偿还他们为建厂而借的债务。包括Calpine和NRG能源在内的主要电力开发商后来都破产了。
当前市场是否会面临类似的问题?Jinjoo Lee表示,可能不会。
首先,这次电力需求增长的推动因素更加明确。美国大型科技公司正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同时,运输和工业应用的能源需求正在稳步转向电力。
其次,独立电力生产商对竞争性电力市场的运行比以前更加熟悉。Wynne表示,在上次电力热中,独立电力生产商和为其项目提供资金的金融家受到了很大伤害,因此他们如今不太可能在没有长期购电协议的情况下投资新发电厂。数据中心需要随时可用的电力,科技公司愿意以溢价签订长期合同。9月20日,微软上周五与美国联合能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0年的电力购买协议。
独立电力生产商的股票涨幅可能超过了它们应有的涨幅
尽管电力需求看起来必然会增长,但增长的规模和时间仍不确定,市场观点不一。例如,亚利桑那州公用事业公司在其最新的规划文件中预测,未来几年内,来自高功率用户(如数据中心)的需求可能在100兆瓦到1000兆瓦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公用事业公司对电力的长期需求预测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可能继续被修订。Rocky Mountain研究所在2021年初预计公用事业的总负荷到2035年将增长8.2%;而截至2024年6月,已预计增长23.9%。
因此,尽管全面崩盘看起来不太可能,但独立电力生产商的股票涨幅可能超过了它们应有的涨幅。
美国知名发电公司Vistra是今年标普500指数中的表现最好的企业,仅次于表现第二好的英伟达,根据远期市盈率,Vistra的估值比其历史平均水平高出约26%。美国联合能源公司则是表现第四好的企业,远期市盈率约为32倍,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57%。
随着电力需求上升,除了独立电力生产商,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公司也将受益。它们一直在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电力项目,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支持的NV Energy和Duk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