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杨东突然“封盘”

提前埋伏券商股?

基金大佬杨东,又玩出了“新花样”。

他执掌的宁泉资产,最新宣布暂停旗下部分基金申购!

这是因为股市接连大涨后杨东嗅到了市场风险,拒绝“冲动资金”的买入?

还是因为杨东想借着“闪电战”,进行一场饥饿营销?

其实都不是!

这份公告,不经意间曝光了杨东的投资组合和谋篇布局的手段。

突然公告“封盘”

10月7日——黄金周假期的最后一天,宁泉资产针对旗下部分产品披露基金暂停申购的公告。

公告要点如下:

其一,本基金持有的国泰君安H股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于2024年9月6日起停牌。

其二,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相关约定,决定自2024年10月8日起暂停本基金的申购业务。

其三,本基金暂停申购期间,投资者的申购申请将不予确认。

其四,基金的赎回等其他业务仍正常办理。

其五,申购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公告。

内里有“玄机”

这份公告的出现,透露了一些关键信息。

第一, 宁泉资产持有相当比例的国泰君安流通股,这些持股足以对净值产生影响。

第二, 宁泉建仓时间早于国君被停牌的9月6日之前,当时市场尚在跌跌不休的行情中。

第三, 宁泉重点持有的是这家券商的H股(公告未提及持有国君或海通的A股)。

于“无声处”埋伏

杨东因何动机买入国泰君安H股,什么时候买入,他从未对外宣布过。

但回顾国君过去三年半的走势(下图),却很容易发现几个特点。

1、 国君的估值近年长期徘徊历史中低位区间;

2、 国君H股价格远低于A股,停牌前大概A:H股价比约为2:1;

3、 国君综合实力在内地券商排名前五,但估值却是其中相对低的;

4、 券商近年并购的趋势越来越盛(国君、海通合并传闻业内由来已久)。

有基本面,有题材,也有估值,这样的买入,回头看来似乎也是顺理成章。

结果也很理想,10月10日,国君H股复牌后,暴涨50%,一口气刷新五年新高。

投资的“少数派”

股票投资的逻辑,只要涨起来,怎么盘点都对。

但事实是,绝大部分机构在近年是冷落这个股票的。

根据WIND统计的国泰君安中报数据,排名前列的投资者中宁泉是唯一的私募机构。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中,除了指数基金和险资、外资外,也没有其他主动权益投资机构。

从这个角度看,杨东算是做足了“人弃我取”的功夫。

额外的“线索”

顺着H股的持股数量,还可以发现更多的线索。

比如,宁泉资产在2021年有多次增持港股券商股的记录,国君H股是他投入最多的。

如今呈现在国君2024年中报里的9770多万股,实际上最晚在2021年8月已经完成建仓。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这些持股均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话,宁泉资产的初始持股成本可能会达到每股10元以上。

只有指数基金作为专业机构的代表出现在前十大里,H股十大股东名单里,

三个“想不到”

从这个角度看,杨东至少做了三件其他投资者很少做的事。

首先是坚定在并不热门的时候买入并持有一类公司,他看好的公司,比如,过去几年的券商股。

其次买入后坚定的持有三年以上,且期间最大回撤达到了25%——国君H股今年四月最低跌到7.57港元一股。

其三,他在投资权益的同时,运用了部分对冲工具。

当然,即便是没有对冲,宁泉对国君的持股在2024年10月也获得了丰收,以10月10日最新价计算,即便2021年持股成本再高,也应有盈利。如果高位减持的利落一些,可能产生丰厚的收益。

还有一个“问号”

当然,宁泉的公告还是让人有些疑问的,比如,国君9月6日就停牌了,为何在10月7日才公布“封盘”,此前不怕其他投资者摊薄老基民收益么?

据资事堂调查,由于杨东的产品属于私募性质,与公募产品的申购赎回机制并不相同。

有券商财富管理部门对资事堂透露:该机构所代销的宁泉产品,最新一次开放日是10月中旬的某个交易日,此前25个自然日均属于封闭期。

所以,大概率,是不会有外部投资者去摊薄产品收益的。

思路仍“待解”

虽然有了提前埋伏国君的漂亮一役,以及在熊市里强悍守住面值的表现。杨东和他的团队的整整的底层思路还有待挖掘。

比如,他是如何从纯多头走向多资产的?过去两年市场不断传出他投资各种“另类资产”——衍生品工具——护航产品运作,因此基金净值曲线总能在逆风中保持稳健。

比如,他是如何平衡机会和风险的?2022年初,他更曾在内部发文提示新能源板块的投资风险,之后他迅速降低相关资产的暴露,实现了及时获利,但同时他又长持了国泰君安。

再比如,对于盈利的个股,他会如何处理?未来还会持有国君多少时间?

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待解的话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