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圈最大的黑马诞生

向巨头冲锋。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王小娟

国内主流汽车市场,杀进一位搅局的黑马。

从一年前万台月销规模的二线玩家,到如今准备冲击月销4万的头部新势力,原先一直未能得到太多聚光灯照射的零跑,意外成了新能源市场的一个异数。

随着C系列四款车型年内的陆续上市、改款,零跑的规模势如破竹,在10月以3.81万辆交付量,超越问界成为仅次于理想的新势力榜眼。董事长朱江明透露,零跑今年将超额完成25万台的年销目标。这也带来了些“幸福的烦恼”,目前其在浙江金华的两家工厂已满负荷生产。

不仅是销量冲高,在C16与C10等高毛利车型的热销下,零跑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回升了5.5个百分点至8.2%,超过市场预期;亏损也在同步收缩,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5.4亿元。

这意味着,零跑终于在内卷浮躁的市场中获得了品牌知名度的突破,销量和财务水平都向着理想、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巨头们看齐。朱江明顺势在财报会立下Flag,“明年50万销量+10%以上毛利率是最低目标”。

要知道,主流市场玩家众多,“后浪”与“老钱”们都迫切想打破比亚迪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暂未有成功上岸的案例。

是什么让零跑能在份额和价格战的硝烟中突出重围,它的诀窍是在所处价格带上足够聚焦,给用户提供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靠着“优衣库”战略、用着“半价理想”标签,零跑着力的C系列SUV今年在市场迅速走俏,成为品牌护城河。零跑总裁武强透露,10月份新增订单中C系列占比逾八成,其中C11\C10\C16三款车型的订单均超一万台。零跑也借此站稳了15万元价格带。

在产品力上,零跑也从原先无微不至的全域自研转向,着力智能化尤其是智驾方面的投入。武强表示,目前零跑正加大智驾方向的人力、算力及设备投入,甚至单独成立智驾研究院,明年准备将端到端能力量产。朱江明更是放出豪言,要在明年底进入智驾第一梯队。

聚焦发力细分品类别、价格段、产品力,零跑与“新势力一哥”理想的战略不谋而合。

在朱江明看来,电动车就是大号电子产品,它的迭代和降价速度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同时在当前消费降级的市场环境下,性价比会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偏好。

在抢占了15万-20万元的细分市场后,零跑还要乘胜追击,向下深潜10万-15万元这片更具份额想象力的赛道。朱江明由此祭出了B系列这张新王炸。

朱江明透露,明年B系列将是贡献增量的重点,目前规划有三款车型,它们准备复制C系列的成功,进入中国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跑马圈地。“虽然是B级车,但是我们要卖到A级车的价格”,朱江明还要将智驾下放,在B系列用上激光雷达和高通8650芯片。

朱江明对B系列的期望是达到单月4万台的规模,在未来两年内超过C系列。这两个系列将共同化身为零跑的主力军,承担六到七成的销量任务。

也就是说,零跑准备收割从10万到20万元的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十月,该价格段占据乘用车51%的份额。为此,零跑正在杭州和金华两地新建产能,分别将在2025年上半年和2026年初投产,届时将实现100万台/年的总产能。

接下来,到2026年零跑还有A和D系列登台,分别对应6万-8万元和25万元档位的车型。朱江明的宏伟蓝图,是通过“ABCD”四个平台,实现6万-25万元市场的全覆盖。

另一面,借助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的资源,零跑国际也准备仿照国内的崛起路线,在扎实度过前两年培育期后迎接爆发。为此,零跑将加速推进本地化制造以降低关税和运输成本,并逐步布局亚太、中东、南美市场。

此刻,零跑的野心也昭然若揭--成为下一个比亚迪。在市场眼里零跑似乎已经赢麻了,不过朱江明却对自己发出了灵魂拷问。

“现阶段年销量50万就能活,但三五年后做不到百万辆,零跑还能生存吗”?访谈中他对华尔街见闻直言,市场份额对于零跑很关键,目前零跑在新能源车企中排名第9、10,未来三年零跑必须要大幅提高销量,“前五才能生存、前三才有饭吃”。

朱江明并非凡尔赛,因为零跑目前所处的主流市场,充满诱惑却又危机四伏。比亚迪、长城、吉利等资源雄厚的老牌车企在这个价格带战得正酣,小鹏等后浪也在加大攻势,曾经辉煌一时的哪吒等则在洗牌下逐渐失去了声量。

大部分的玩家没有谁敢言已稳操胜券,命运的轮替始终伴随左右。

朱江明表示,大家现在更多是从燃油车里面抢份额,这相对容易一点。接下来就是没有增量,只能在存量里面互相绞杀,难度一定会更大。“如果没有规模,那你连竞争的资本都没有”,朱江明直言道。

生存的最终手段只有一条--规模进阶,成为手握话语权的巨头。朱江明认为,真正活到最后得300万辆以上。他在新系列和出海方面下的重注,就是为了一步步接近这个体量。在全球汽车市场,一位TOP级的种子选手正野蛮发育。

不过,在这条晋级之路上,零跑还要以更灵敏的姿态应对风谲云诡的市场变化,如此它的巨头梦才能真正得以落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