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在大师课「解码“信心重估牛”」的第1章中,我们已经讲解了策略思维的框架及模型搭建,本期内容我们开始聚焦于行业比较,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赛道?如何做好配置?
A股市场基本每5年会有一轮指数50%以上的牛市,回顾过去的牛市,每一轮表现优异的行业各有不同:
2005-2007年的核心驱动力是金融地产、有色煤炭板块;
2014-201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创业板和互联网相关的股票成为焦点,"互联网+"概念盛行。
可见市场主线其实一直在变化,这背后反映的是不同阶段,哪些行业的预期差最大、变化最显著。因为买卖最终基于price change,也就是差价。有时我更喜欢说:比投资于great company更重要的是投资于great change。例如,英伟达的变化就很大,可口可乐品牌很强,但预期变化上可能比不过英伟达。
每轮牛市的不同主线也体现出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规律是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信息化、移动化,最终走向智能化。2005-2007年是中国刚开始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金融和地产行业蓬勃发展,我们还在基础工业阶段。
适当的展望是需要的,太超前于时代也是不行的。如果我们在2005-2007年就考虑移动互联网应用可能有道理,比尔·盖茨很早就预见到未来许多功能将集中在一部手机上,这很有远见。但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太超前于时代,就可能不太合适。
因此,行业选择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过程,那么如何筛选性价比高的行业?……
以上内容为「解码“信心重估牛”」课程专辑第2章第1节的部分内容,陈果老师将在本节课程后续内容中,具体讲解策略研究角度的行业比较方法,对本期课程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加入「A股策略方法论」课程,学习本课程共15节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