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ETF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其交易灵活、费率低等优势吸引个人投资者。
截至2024年年中,个人投资者持有ETF(非货)规模估算约7000亿元。
这其中也潜藏了一批持仓规模庞大的“基金牛散”。
而且,“基金牛散”的策略似乎也在不断多元化。
“牛散”又现身
2月11日,华夏创业板50ETF公告上市交易公告书。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中,8名是个人。
其中,外界已耳熟能详的“楼建纬”再次出现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名单中。
公告显示,楼建纬持有华夏创板50ETF的份额超过610万份,占总份额比例2.13%。截至2月7日,他是华夏创业板50ETF第一大持有人。
闪现多个新基金背后
历史上,楼建纬这个名字曾经出现在多个上市基金的前十名持有人中。他也是这两年交易ETF比较积极的个人大户之一。
wind数据筛选显示,在ETF上市交易公告书的十大持有人名单里,楼建纬曾至少出现了9次。
而且,每次他(她)都是在基金成立时现身,然后在基金上市后很快退出。
以2024年5月上市的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为例,截至2024年5月7日,楼建纬持有份额180万份。
但后续的中期报告显示,一个多月后,楼建纬就大幅减持了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也退出了该基金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
由于,基金中报的第10名持有人仅仅持有100万份出头,楼建纬至少主动减持了40%的前期仓位。
类似的,在恒生中国央企ETF(QDII)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2024年4月12日,楼建纬是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额约613万份。而两个月后的年中,楼建纬也未出现在前十名持有人名单。
两次新基金,他都是在新基金IPO时进场,在上市后迅速的减仓。
能赚钱吗?
有分析观点认为,楼建纬可能在执行一种类似于“打新”的策略,把握新基金IPO之初的“新手红利”。
另外,通常在基金上市前,基金经理往往也比较在意净值的防御性,此类策略明面上危险不大。
不过,相关案例也未必完全没有风险。前述楼建纬投资的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在上市后的短短一个多月里就出现明显回撤,至6月末净值已跌近0.88元(下图),这对参与新基金成立的投资者,不啻是个重大考验。
与之相比,在部分基金持仓上“卖飞”,可能已经不算太大的事儿。
在楼建纬参与的鹏华恒生中国央企ETF案例中,该基金在2024年中之后实现了不小的涨幅,之后更是持续上涨,到今年2月10日,成立以来回报已经超过24%(下图)。
类似,楼建纬曾经持有的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QDII),该ETF在后续的二级市场有相当积极的表现。
“基金牛散”各有各路
除了楼建纬以外,基金二级市场还活跃着许多牛散。
有的“基金牛散”专注重仓“蓝筹”性质的ETF,抢占机构筹码。
比如,肇弘义出现在上证50ETF2024年中期报告前十名持有人名单。持有份额2.13亿份,以净值估算,持有金额5.2亿元。
这样的资金量,足以震惊市场。而且,他的持仓很可能相当集中,同期他未出现在其他基金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
也有“基金牛散”,玩出“海王”花样。
例如,黄永耀就是知名“海王”。Wind数据筛选2024年中报显示,他至少同时持有20只ETF并进入十大持有人名单。
这些ETF既包括了建信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华安中证内地新能源主题ETF、建信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建信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方正富邦中证沪港深人工智能50ETF等行业、主题ETF,又包括了天弘中证500ETF、汇添富中证1000ETF、华泰柏瑞中证1000ETF等宽基ETF。甚至可以看到,在同一个方向或类似品种上,他也不把钱放在一只基金里。
还有,很有定力的“基金牛散”。
比如,杨祖贵,长期重仓海外互联网ETF。2024年中报显示,他持有2只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嘉实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
以广发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30ETF为例,从2022年年报开始,杨祖贵“一期不拉”地出现在这只ETF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而且,在2023年上半年、下半年,都有明显的增持。但在2024年上半年,有所减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