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集体反弹,牛市启动还是涨价行情?

中信建投周君芝、陈怡
中信建投认为,当前大宗的定价权仍在预期,本质上还是阶段性上涨行情。当下情境类似去年3-5月,但工业品行情的持续性和反弹高度或不及去年。年内商品定价趋势何时迎来逆转,本质取决于全球通胀是否已经发生转置,前置条件是流动性的大幅宽松。

核心观点

开年以来,大宗市场再次出现预热“通胀交易”倾向。

黄金交易紧缩缓和;铜交易政策预期差;原油交易定价纠偏;国内黑色交易库存偏低。

特朗普正式就任,去年11月以来“特朗普交易”的预期部分被纠偏,强美元格局暂缓,美债利率阶段性见顶。

特朗普预期交易告一段落之后,“通胀交易”阶段性升温:一则关税的蝴蝶效应;二则地缘政治博弈尚未完全解除;三则国内政策交易窗口打开。

当前大宗的定价权仍在预期,当下情境类似去年3-5月,但工业品行情的持续性和反弹高度或不及去年。当前本质上还是阶段性上涨行情。

商品定价趋势何时迎来逆转,本质取决于全球通胀是否已经发生转置,前置条件是流动性是否足够宽松。

一、开年以来,市场“通胀预期升温”

开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表现一扫去年四季度的阴霾,市场再次出现预热“通胀交易”倾向。具体来看,大宗商品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第一,美元和黄金同步走强,再度出现。

第二,原油、黄金、工业金属出现联动上涨。

第三,纽约市场溢价快速上行。

针对开年以来的大宗商品反弹,我们需要穿透商品各板块背后的微观机制,并找到底层宏观驱动力,最终才能更好理解本轮行情的持续性以及未来趋势演绎。

二、现阶段主要商品交易逻辑

黄金:紧缩交易缓和,避险买盘流入。

海外债券利率回落,此前压制黄金上涨的“弹簧”有所松动。关税2.0第一枪打响,新的避险买盘涌入,金价顺势而上。观察现货市场,伦敦作为全球现货交易中心的流动性是全球黄金需求的风向标,近期罕见的“金条短缺”现象也侧面论证了全球黄金需求量出现激增。

铜:内外部政策不确定性引发“预期差”。

短期主导铜价运行的主要矛盾仍是,内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预期差”交易。基本面上来看矛盾有限,国内进入季节性累库阶段。

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缓和,油价“纠偏式”反弹。

去年四季度以来,基于地缘政治逐步缓和,以及特朗普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政策支持,市场普遍预计今年原油供应过剩或进一步升级,油价一度跌破关键关口。年初以来,原油供应预期出现“纠偏”,供需格局骤然收紧,油价同步反抽。此外,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极大,加剧市场波动。

黑色:绝对库存偏低,价格弹性增强。

对产业来说,铁水是核心,铁水产量阶段性见底,去年四季度原料过剩的矛盾边际缓解。今年1月以来产业现实数据表现较为不错,累库速度和累库量都较为温和,国内政策预期叠加当前库存的绝对低位增强了价格的弹性。

三、本轮行情的三个宏观催化因素

穿透到底层,当前阶段大宗市场出现涨价交易的核心基础是: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后,金融条件改善下,非衰退预期尚不可证伪。

此外,特朗普正式回归,去年11月以来“特朗普交易”背后的部分逻辑出现纠偏,强美元格局暂缓,美债利率阶段性见顶,“通胀预期”出现三个短期催化因素:

催化因素一:关税的蝴蝶效应

一是,“抢出口”效应下,全球制造业PMI出现反弹。

二是,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交易行为引发市场定价异动。

催化因素二:地缘政治博弈尚未完全解除

事实上,在特朗普上任前和上任后,美国逐步对俄、乌、以、伊启动接触,其对俄能源制裁措施,以及极限施压伊朗,加强亚太压力的外交组合政策,短期内地缘变数仍扑朔迷离,长期地缘冲突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对相关资产价格形成明显扰动。

催化因素三:国内政策交易窗口再度打开

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国内政策交易窗口再度打开,市场高度关注GDP目标和赤字率。此外2025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或较2024年明显前置,项目资金同样存在改善预期。

四、涨价交易的子弹还能飞多远?

基于当前大宗的定价权仍在预期,一季度或仍是“涨价交易”的窗口期。

关税而言,在接下来一个月的豁免窗口,抢出口以及美国需求的“爆发”或仍将推动市场博弈一个更高的终点。国内方面,在下游开工正式启动之前,需求数据处于“真空”期,政策预期主导行情走势的时间窗口。

当下情境类似去年3-5月,但工业品行情的持续性和反弹高度或不及去年。

第一,本轮行情异动更多依赖“关税演绎路径”等“不确定性”更强的因素,而去年3-5月行情主要的流动性因素,背后的驱动是更为“明确” 的货币宽松立场。

第二,当前实物需求的季节性驱动偏弱(尚处开工淡季),较难复刻去年3-5月旺季实物需求走高和宏观叙事形成合力,引发实质性“逼空”行情。

年内商品定价趋势何时迎来逆转,本质取决于全球通胀是否已经发生转置,前置条件是流动性的大幅宽松。

我们仍维持年报中我们对于大宗商品的判断,即在美联储结束宽松之前,大宗需求现实定价疲弱。

事实上,由于潜在关税的扰动,作为工业金属的铜在1月上旬-中旬也走过类似于黄金的“软逼仓”逻辑,COMEX铜和伦铜的价差有过一轮明显的扩大-回落-再扩大,但铜价并未跟随第二轮价差的走扩而同步大幅走高。究其原因,铜价和信用周期高度联动,需求端的现实成为行情的约束。

本文作者:中信建投周君芝、陈怡,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原文标题:《中信建投 | 近期大宗:牛市启动还是涨价行情?——宏观看大宗系列(六)》

本报告分析师:

周君芝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陈怡 SAC 编号:S144052403000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