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以来,受益于DeepSeek的爆火和国内政策预期,港股持续上涨。但昨日午盘,在恒生科技指数突破去年10月7日的盘中高点后,港股出现整体回调。截至收盘,恒指和恒科的动态PE仍处于历史30%的分位数以下。此外,对比今年2月7日与1月24日的业绩预期(彭博),美股的标普500和纳指100都出现下调,但港股则维持稳定。
在此背景下,1月24日以来,外资回流港股市场近130亿港元,且主要配置相对估值折价较高的科技和消费行业。近期空头平仓也是推动港股反弹的主要动力之一。截至今年2月7日,港股市场整体未平仓卖空金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仍达1.37%,为2023年初以来历史均值两倍标准差以上的高位。短期来看,2月底MSCI调仓在即,港股或面临海外资金再平衡的风险。但全年来看,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叠加估值的性价比,我们依旧看好港股延续2024年以来的反转行情。
▍事件:
今年1月14日以来,受益于DeepSeek的爆火和国内政策预期,港股持续上涨。但昨日午盘,恒生科技指数在突破去年10月7日盘中的高点后出现下跌,也导致港股整体回调。我们认为港股午盘的下跌是由于投资者短期获利了结所致,全球维度来看,港股的性价比依旧显著。
▍DeepSeek横空出世,两会预期催化1月中旬以来港股大涨。
今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R1模型,其大幅降低AI模型的训练成本,且模型能力也逼近美国AI龙头的最新模型。结合后续中国企业快速部署相关AI模型运用,以及阿里巴巴与苹果的合作等消息,皆展示了国内AI训练端与运用端的良好交互。同期,全球投资者对美股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巨额资本支出是否能兑现业绩产生怀疑。另外,接近3月,全国两会的政策预期开始反映,对于消费支持政策的预期进一步支撑港股科技与消费板块的情绪。1月14日至2月12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4.1%和25.1%。行业维度,资讯科技(26.2%)和可选消费(22.7%)领涨。
▍美国关税加征持续落地,美联储鹰派姿态压制美股表现。
除了DeepSeek的推出对美股科技板块产生压制外,特朗普自今年2月以来持续推出的关税政策也进一步压制美股表现,包括2月1日落地的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与推迟的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以及2月10日宣布的将对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对美股2025年的业绩预期造成压力。对比今年2月7日与1月24日的美股业绩预期(彭博一致预期,下同),标普500的2025年净利润与营收预期分别下调了0.5%/0.1%,纳指100则分别下调0.6%/0.2%。此外,1月美国CPI读数超过彭博的市场一致预期叠加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偏鹰派的表态也同样对美股造成压制。
▍港股性价比凸显下,1月24日以来外资回流近130亿港元。
不同于上述期间内美股业绩预期的下修,港股同期内2025年业绩预期则较为稳定,且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月13日,恒指的PE为9.8倍(历史28.8%分位),而恒生科技虽创疫后新高,但PE也仅为17.4倍(历史26.5%分位),不仅低于2024年10月7日阶段高点的19.0倍,也显著低于2023年1月27日阶段高点的26.3倍,恒指估值也皆低于前高。此外,从行业来看,2019-2022年间,港美股在消费与科技板块的PE水平较为接近,但此后美股相较港股对应行业的估值溢价持续走阔,目前港股消费行业的动态市盈率仅美股的一半,信息技术行业的估值也较美股有30%以上的折价,横向对比性价比十分显著。而1月24日以来,外资已流入港股达127.6亿港元,与美股回调的时间吻合,且主要流入相对低估的消费与科技行业。
▍卖空占比虽回落,但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除外资回流以及南向年初至2月12日日均的61亿港元的净买入以外,近期空头平仓也是推动港股反弹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截至今年2月7日,港股市场整体未平仓卖空金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仍处于1.37%的高位(2023年初以来历史均值两倍标准差以上)。行业维度,目前医疗保健(2.1%)、日常消费(1.8%)、原材料(1.5%)未平仓比例相对较高。而相较于去年的10月8日和今年的1月13日的阶段性卖空高点,空头平仓比例较大的行业为可选消费、原材料和金融。同期,空仓占比增加较大的行业则集中在红利属性的通讯服务、公用事业、能源以及或受新一轮关税影响的工业板块。
▍2月底MSCI调仓在即,港股或面临获利了结风险,但不改全年反转趋势。
自2024年MSCI最后一次调仓生效(即2024年11月26日)至2025年2月12日期间,恒指累计上涨14.1%,恒科更是大涨25.1%。同期,MSCI全球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分别仅上涨1.6%/2.2%。回顾2024年8月至11月的调整期间,港股市场的表现同样显著优于MSCI指数(全球及新兴市场),但在调整期有效日的前两个交易日出现下跌。此外,如若特朗普政府宣布进一步加征关税,不排除2月底港股或面临获利了结的回调风险。但全年来看,在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叠加估值的性价比,我们依旧看好港股延续2024年以来的反转行情。
本文作者:徐广鸿;王一涵,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ID:gh_fe1d2be7e8db),原文标题:《海外研究|港股策略:短期有获利了结风险,但全年反转趋势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