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 2.5以来,公司股价已上涨23%;而自1月24日DeepSeek之夜导致英伟达重挫以来,阿里巴巴上涨了37%,均显著跑赢大盘。
2月13日,摩根大通分析师姚橙、张致竑、陈祺发布了研报,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师认为,阿里巴巴股价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主要受益于三大因素:
阿里云估值倍数上调、云业务收入预期上调,以及中国电商业务盈利预期提升。
基于这些因素,摩根大通维持对阿里巴巴的“增持”评级,给予港股120港元、美股125美元的目标价(摩根大通报告发布时,阿里巴巴美股报118.33点)。分析师强调,阿里巴巴仍是他们看好的中国互联网板块首选股。
昨日,阿里巴巴美股收涨4.34%,按124.73美元的股价来看,距离摩根大通的目标价还有0.22%的上涨空间。
阿里云估值重估空间巨大
报告认为,目前市场对阿里云的估值明显偏低。基于摩根大通预测的阿里云收入,股市反映出阿里云的2025年预期企业价值/收入倍数仅为4倍,与被视为中国云市场“口径较小的参与者”金山云持平。
分析师指出,阿里云作为中国云市场的领先者,其估值应至少与美国上市的软件即服务(SaaS)云服务商平均水平相当:
“以美国SaaS公司6.5倍的平均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的价值可达1150亿美元,这将使阿里巴巴整体估值提升至3200亿美元,股价还有14%的上涨空间。”
更进一步,如果按照微软10.5倍的估值倍数计算,阿里云的价值可高达185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相应市值将达到3910亿美元。也就是说,完全由阿里云推动的估值上调最多可带来39%的股价上升空间。虽然分析师认为这种对标可能显得乐观,但也说明了阿里云估值的巨大弹性。
云业务与电商业务双轮驱动
除了估值倍数上调外,报告还指出阿里巴巴股价上涨的另外两大动力:云业务收入预期上调和电商业务盈利预期提升。
在云业务方面,摩根大通目前保守预测阿里云2026财年收入增速为10%,但认为还有10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按照6.5倍的估值倍数,阿里云收入增长率每提高2个百分点,阿里巴巴股价就将上涨1%。
在电商业务方面,分析师预计2026财年阿里巴巴调整后每股收益将比市场一致预期高12%。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电商基本面改善,摩根大通看好电商利润前景。
对于2025财年3季度的展望,分析师预计,淘宝天猫GMV增速将较上季度有所改善、客户管理收入增长加快,以及淘天集团调整后息税摊销前利润有望恢复正增长。
不过,报告也强调,考虑到阿里巴巴投资周期所处的阶段(2025财年是淘天集团3年投资周期的第一个年份),阿里巴巴目前可能更关注GMV和客户管理收入的增长,而非短期利润。但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份额企稳和变现能力改善,加上成本控制,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