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黄昱
夏天还没到来,你最爱的冰淇淋就已经在酝酿大招了。
最近,英国消费巨头公司联合利华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消息之一便是其计划分拆旗下冰淇淋业务,在阿姆斯特丹进行IPO,同时还谋划在伦敦和纽约等地二次上市。
上述三地的交易所也是联合利华已经上市交易的交易所。联合利华还表示,这一IPO计划在2025年完成。
当前,在联合利华的业务版图中,主要包含了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家庭护理、食品业务、冰淇淋五大业务。其中冰淇淋属于占比最小的一项业务,去年销售额约为83亿欧元(约合630亿人民币),占该公司整体收入的约14%。
尽管在集团内部占比不高,但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旗下拥有和路雪、梦龙、可爱多等全球前十品牌中的五个,是妥妥的全球冰淇淋巨头。
也因为如此庞大,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此前估值高达150亿英镑(约合1400亿人民币)。若按消费行业平均市盈率(约25倍)估算,其估值可达1075亿人民币;再叠加品牌资产和市场份额溢价,1400亿人民币的估值具备合理性。如若正式上市,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冰淇淋IPO。
市场也对这一庞大业务表现出热情。去年时,市场就传出联合利华出售该业务的潜在可能性。当时的消息称,就该业务联合利华开始与潜在竞标者进行接触,涉及到了Advent International、黑石集团、CVC Capital等一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但此后,联合利华决定分拆而非出售。
联合利华当前着急剥离冰淇淋业务,主要是因为其本身业绩承压,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增长乏力。
其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9%至608亿欧元(约4620亿元人民币),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7%至94亿欧元,净利润更是缩水10.8%至64亿欧元,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其计划分拆的冰淇淋业务便是集团内增长比较疲软的板块之一。2023年,冰淇淋业务营收仅增长2.3%,并且增长主要来源于提价,实际销量还下降6%;2024年虽略有改善,营收增长4.5%至83亿欧元,但盈利能力持续承压,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包袱”。
分拆后,联合利华可将资源集中于美容与健康等较高增长业务,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并且,对于主业在美妆和日化的联合利华而言,冰淇淋业务与主业缺乏协同效应。冰淇淋业务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波动,供应链和渠道管理与其他业务(如日化、食品)差异较大。冰淇淋需要大量冷链设备投入,而联合利华其他业务更依赖常温物流和零售渠道。这种模式差异导致协同效应不足,独立运营后可能将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资本市场战略优化分拆上市可为冰淇淋业务单独融资,释放其品牌价值。独立上市后,该业务可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加速产品创新和区域扩张,同时为联合利华股东创造更高回报。
联合利华分拆冰淇淋业务是“断臂求生”的战略选择,短期可能因剥离低效资产提振股价,长期则取决于独立后的运营能力。尽管1400亿人民币的估值并不低,但凭借品牌矩阵和全球化布局,该业务有望在专业化运营下重获增长动能。
事实上,近年来,巨大的联合利华一直在“瘦身”,分拆冰淇淋业务只是其中的一项。
去年,联合利华出售了个人护理板块旗下Elida Beauty业务,其中包含Ponds旁氏、Impulse等二十余个个非核心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之后又相继出售了不少旗下表现一般又相对边缘的品牌。
针对一系列的出售,联合利华表示,剥离后将成为一家更简单、更专注的公司,集中到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和营养业务四个板块。一番“瘦身”下来,联合利华表示将聚焦旗下较为强势的30个品牌,决定对其予以资源倾斜。
除此之外,去年联合利华开启了近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宣布要裁掉其全球员工总数的5.9%,涉及到7500人。
这一点和全球的不少大公司都比较相似。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增加,不少全球的集团公司都在收缩业务,聚焦核心业务,防止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业务的投入拖累,并且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能巩固核心业务。
然而,回归核心之后,也并不是就此进入了舒适区,全球的消费市场依旧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业绩放缓的联合利华能否穿越周期,还需要管理层们给出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