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ll In”人形机器人

目前仍有诸多挑战亟待解决,其中海量数据训练、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据媒体周一报道,近期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巨头们争相布局的新战场,从亚马逊、特斯拉、微软到Meta和苹果,硅谷巨头们纷纷投入巨资研发人形机器人。

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仍有诸多挑战亟待解决,其中,海量数据训练、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首先是训练数据方面,与现有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类人的交互方式。这不仅体现在它们如何与物体互动,还包括如何识别物体,并理解如何使用它们,即机器人领域的“可供性”概念。

当机器人看到一个杯子时,它需要知道可以抓住杯柄,然后喝水或倒水。这需要将机器人的手、计算机视觉和推理能力结合起来。

要让机器人理解如何与物体互动,需要大量的训练。目前,主要有三种训练方式:

远程操作模仿:人类穿戴特殊设备执行任务,设备收集人类动作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机器人,指导机器人如何移动。

模拟训练:英伟达CEO黄仁勋在CES 2025的主题演讲中展示了名为Nvidia Cosmos的模拟训练方法。麻省理工工程和计算机科学Agrawal教授指出,这种方法可以在数字世界中创建各种场景,并将知识转化为机器人的行为。其优点是快速且安全,但缺点是模拟环境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且难以模拟衣物等柔软、可变形的物体。

混合训练:结合现实世界的人类动作和模拟训练,但这种方法仍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正试图融合这两种方法的优点。

除了训练,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关键问题。佐治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助理教授Ye Zhao指出,如果人形机器人在家中摔倒,不仅维修成本高昂,还会危及家中人员的安全。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高达数万美元,且续航时间短,容易过热。尽管一些公司声称将推出价格更低的人形机器人,但实际成本仍然很高,且存在过热、不可靠等问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