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在新能源转型与智能化浪潮中加速重构,应对行业变局,吉利汽车也通过主动战略转型,迎接新阶段的挑战。
从2024年财报看,吉利汽车的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3月2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全年总营收首次突破2400亿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达166亿元,同比激增213%。
尤其是现金储备数据,更是同比增长40%,至398亿元。这表明,吉利汽车在转型过程中,有了更丰厚的家底,能够抵御市场的波动。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对于吉利汽车意义非凡,是增强信心的一年;伴随产品矩阵的持续完善,吉利有能力追赶、超越并迎接更大挑战。2025年有望成为吉利汽车真正彻底扭转颓势、重回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
这份财报也再次验证,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领军者的战略定力与变革魄力。
从新能源转型的全面爆发、全球化战略的纵深推进,以及“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体系化落地,吉利正以“技术+品牌+全球化”的三重动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为中国汽车工业迈向高端化与智能化书写新范本。
新能源与全球化双轮驱动
2024年,吉利汽车以“量价齐升”的强势表现,交出了历史最优成绩单:全年总营收2402亿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激增213%。
这一数据不仅远超行业增速,更折射出吉利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逻辑。
桂生悦在业绩会上指出了2024年成绩单最具含金量的三大方面。其一,2024年公司新能源销售占比近50%,销售总量上升到中国第二,创历史新高,全面超越新势力及正在新能源转型的其他车企;其二,2024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板块已经开始实现全面盈利,新能源转型取得初步成功;其三,无论是高端豪华的极氪、全面向宽的领克还是面向大众的银河及中国星系列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且具备盈利能力,跟上了中国汽车发展的节奏。
从具体数据看,吉利汽车集团(含吉利、领克、极氪)新能源销量88.8万辆,同比增幅92%,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5个月突破50%,12月份达到了58.6%。
其中,吉利银河以49万辆销量(同比+80%)成为中高端市场现象级品牌,进入“强劲增长周期”;极氪、领克则分别以22.2万辆(同比+87%)、28.5万辆(同比+30%)的增速夯实豪华电动市场地位。
三品牌形成的产品矩阵,既覆盖主流家庭用户,又抢占高端智能化赛道,构建起差异化的技术护城河。
海外市场方面,吉利汽车集团出口41.5万辆,同比增超57%,超额完成38万辆的年度出口目标。并且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巴拿马等重点市场取得突破。
在沙特、哈萨克斯坦等战略市场,吉利通过16款高端车型投放与891家销售网点布局,实现品牌溢价与市场份额双提升。按照吉利汽车规划,今年其将增加300多个销售及服务网点,预计到年底全球渠道网点将超越1100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极氪009右舵版在香港连续登顶MPV销冠,领克在欧洲4万欧元以上市场稳居中国品牌首位,标志着吉利已突破“性价比”标签,迈入全球高端竞争的核心圈层。
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表示,吉利将在2025年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强优势市场和重点市场的部署:在中东市场冲击中国品牌第一,泛欧及东欧市场冲击中国品牌前三,在亚太地区打造第二个10万量级市场,在拉美、非洲市场重点布局新能源、燃油车改款产品;针对欧洲市场,充分利用领克、极氪、沃尔沃等资源优势,加速协同。
随着新能源转型进入收获期、全球化战略再攀高峰,吉利汽车经营质量全面提升。
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高端车型占比提升拉动利润,吉利汽车单车平均收入达10.7万元,毛利率提升至15.9%。398亿元的现金流则为技术研发与全球化扩张提供充足弹药。
吉利汽车集团CFO戴永表示,吉利汽车核心产品竞争力显著,爆款频出,规模效应凸显,同时,集团营销效率卓有成效,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销售费用率与行政费用率均同比下降。2025年,公司有信心继续保持毛利率增长,持续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桂生悦认为,伴随产品矩阵的持续完善,吉利有能力追赶、超越并迎接更大挑战。
《台州宣言》下的生态重构
吉利汽车2024年的业绩成果并非偶然,而是以《台州宣言》为核心的战略协同成果集中爆发。
2024年9月,《台州宣言》发布,明确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战略。这标志着吉利进入战略转型“深水区”,从“多品牌扩张”转向“战略协同整合”的新阶段。
通过极氪与领克的整合、银河品牌的重构、全域AI的贯通,吉利正将传统车企的规模化优势与造车新势力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合,开创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协同范式。
品牌矩阵的战略级调整,成为生态重构的突破口。
吉利银河成为新能源精品车的“尖刀部队”。2024年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序列,承担起10万元级智能电动小车的使命;2025年3月,专注高端MPV的翼真品牌划归银河体系。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矩阵已经包含了精品GEOME系列、主流精品车系列、高端MPV系列,涵盖了轿车、SUV、MPV、硬派越野等多种新能源车型,将以全面领先的智能科技迈向“百万银河时代”,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精品车的引领者”。
领克与极氪战略整合后,股权交割后3个月内实现管理效能提升。据测算,合并后联合采购合并BOM成本将降低 5%-8%,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3%-5%,合并研发投入通过研发协同降低 10%-20%,职能支持部门组织优化将费用降低 10%-20%。“技术共享+差异化定位”的模式,为冲击百万级高端新能源集团目标奠定基础。
这场持续半年的品牌手术,将原本分散的子品牌收拢为银河、极氪、领克三大主力舰队,形成"银河覆盖10-30万元主流市场、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领克深耕运动科技"的清晰格局。
核心三电技术上协同也明显提升,吉利自研的雷神电混、神盾电池、GEA架构等成果,覆盖纯电、插混、醇氢多元路线,形成技术壁垒。神盾电池系统以四大安全标准刷新行业标杆,雷神电混将馈电油耗降至2L/100km,实现“节能不减性能”。基础技术通用化、产品体验差异化的策略,既降低研发冗余,又强化品牌个性。
从产品研发协同、制造体系革新、用户运营升级到智能体系突破,《台州宣言》引发的生态重构,本质上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竞争转向系统能力竞争的转折点,暗藏着中国汽车从“做大”到“做强”的关键密码。
引领智能汽车产业跃迁
站在2025年的门槛回望,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变局中最为剧烈的震荡期。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智能化的风暴也在席卷整个市场。
随着“智能吉利2025”战略收官,吉利从智能化投入期迈入收获期,从单一车企进化为“智能出行科技生态”的构建者。这场以AI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价值链。
当资本市场还在用市销率、市盈率等估值体系审视车企时,吉利正在演绎新的价值逻辑。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将AI深度嵌入架构设计、动力控制、智能座舱等环节。星睿AI大模型与DeepSeek的融合,使车辆可自主学习用户习惯,实现座舱交互响应速度提升了40%,指令解析准确率高达98.7%。
而“千里浩瀚”智驾方案,覆盖集团全系不同价位车型,拥有行业最大的软硬件带宽,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诉求。像最级的H9方案,更是具备全冗余、全备份的L3架构,支持行业最大车端算力的双Thor U芯片,是首个具有量产落地能力的L3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按照吉利规划,吉利银河品牌全新及改款产品,都将全系搭载不同层级的智驾方案。下半年,吉利银河品牌还将发布一款搭载千里浩瀚H7层级智驾方案,拥有顶级算力的旗舰产品。吉利AI+智驾战略落地的进程,也全面提速。
星睿智算中心23.5EFLOPS的算力储备,使其具备向行业输出AI能力的可能性;30颗在轨卫星构建的"太空资产",以及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 从地理广度和本地算力维度赋能,使吉利智能座舱突破传统车载场景限制,向全域智能、沉浸体验进化;具备L2级智驾能力的车辆超750万辆,实际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构建起了创新式的构建虚实融合的"世界模型”。
这些传统财务指标无法捕捉的隐性资产,正在重构吉利的估值体系。
站在“智能吉利2025”收官年的门槛上,吉利的战略路径愈发清晰。即将推出的10款新能源车型,将进一步强化其在智能座舱、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话语权;极氪与领克“双百万计划”的推进,则指向全球高端市场的话语权争夺。
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目标271万辆,其中新能源目标150万辆;银河品牌冲刺百万销量,极氪、领克分别冲击 32 万、39 万辆。
桂生悦认为,在2024年新能源转型取得阶段成功后,2025年有望成为吉利汽车真正彻底扭转颓势、重回发展快车道的转折之年。
站在智能汽车时代的路口,吉利的战略选择为中国车企提供了转型范本。全域AI布局破解了智能化与规模化的矛盾,体系化协同实现了效率与差异化的统一,全球化突破完成了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制定的跃升。
当这些要素在2025年形成共振,吉利的"重回快赛道"将不是简单的销量增长,而是一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产业跃迁。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拥有了定义全球汽车发展方向的底气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