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带来估值抬升的黄金时期一般发生在流动性极度宽松、经济企稳但未显著复苏的环境中。随着中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3.2%降至1.6%的历史性下行,投资者面临一个关键问题:这次能否赚到估值抬升的钱?
广发证券刘晨明团队周一梳理发现,历史上A股在利率下行初期估值反而下跌,只有在下行末期才出现系统性抬升。更重要的是,不同行业的表现高度分化,在国债利率下降至1.6%时,景气度驱动的TMT板块领跑,而非传统防御性板块。
A股市场的利率下行交易策略
回顾A股历史,广发证券发现,国债利率从3.2%降至2.2%期间,市场估值整体下滑,只有公用事业、煤炭等防御性板块估值提升;而当利率进一步降至1.6%后,市场开始系统性抬估值,以TMT为代表的景气板块表现突出,防御板块反而表现不佳。
报告写道:“在利率下行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估值倾向于回落,能抬估值的都是稳定类资产;而在利率下行的尾声,市场可能系统性抬估值,方向是抢跑景气类资产,此时稳定类资产反而未能有超额收益。”
估值上升的两种路径:盈利改善或利率下行
广发证券指出,估值提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盈利上行阶段带来的估值提升,二是低利率环境下的估值重塑。从过往数据看,在ROE上行或加速增长阶段,估值往往会上升;而在降速增长或ROE下行阶段,估值通常会回落,形成"低估值陷阱"。
理论上,利率越低,资产估值应该越高。但现实世界中,各国数据显示估值与ROE普遍呈正相关,而与利率的关系则不确定,有的国家呈正相关(如日本、新加坡),有的呈负相关(如美国、法国),有的相关性较弱(英国、德国)。
利率下行何时能抬升估值?
分析1980年至今的全球数据,广发证券指出,利率下行时能够抬升估值主要有两种情形:
通胀回落的利率正常化过程:如1980年代的美国,利率跟随高通胀回落,经济平稳增长,估值回升。
危机后的大放水环境:如欧洲实施负利率、量化宽松后,基本面企稳,估值得到修复。反例也很多:若经济持续下行或长期通缩,利率下行反而伴随估值继续回落,如19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后的英国和韩国等。
利率下行到多少,开始抬估值?哪些行业在抬估值?
当利率下行到特定水平,估值往往开始抬升。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显示,平均PB估值低点为0.85倍,对应平均利率为2.46%;而平均利率低点为0.20%时,对应PB估值为1.38倍。
广发证券指出,估值低点由基本面与货币流动性共同决定,若基本面不太差,则一般估值 低点早于利率低点,在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利率下移的过程中,估值会得到抬升,比 如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德法、日本等。
那么,在利率下行阶段,哪些板块能够抬估值?报告显示,有三种情形:
若基本面较好(如美日德法),估值抬升主要集中在可选消费、科技、工业和卫生保健等优势行业;
若基本面低位震荡(如意大利),公用事业、金融、必选消费等防御性行业表现更佳;
若基本面持续恶化(如韩国、英国),几乎所有行业估值都难以抬升。
值得注意的是,利率下行阶段,传统高股息板块往往难有超额收益。这是因为基本面预期发生变化,且随着利率降低,估值的利率敏感性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