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冲高回落,沪指涨0.38%,医药生物行业爆发,恒科指涨0.2%,小米收跌超5%

盘面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800股上涨。医药生物行业爆发,创新药、CRO方向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机器人、算力题材等板块跌幅居前。港股方面,医药、科技、地产股走高,石药集团涨近11%领涨蓝筹。小米集团跌超5%。南向资金净买入逾198亿港元。

4月1日周二,A股全天冲高回落,深成指、创业板指午后翻绿,小盘股指数表现强势。截至收盘,沪指涨0.38%,深成指跌0.01%,创业板指跌0.09%。微盘股指数大涨超2%。

盘面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800股上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3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93亿。医药生物行业爆发,创新药、CRO方向领涨;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掀涨停潮,板块方面,光伏、电力板块活跃,机器人、算力题材等板块跌幅居前。

消息面,随着春节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基本消退,3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加速扩张,录得近四个月来最佳表现,显示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加快扩张,连续第六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上方。

港股方面,午后恒科指涨幅收窄,早盘一度涨超2%,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涨超4%,今年涨幅超35%,超过恒科指同期涨幅。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38%,恒生科技指数涨0.23%。

医药、科技、地产股走高,石药集团涨近11%领涨蓝筹;小鹏汽车涨逾5%,据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3月交付量同比增268%;九龙仓置业涨近5%。小米集团跌超5%,美的集团跌超4%,中芯国际跌超3%。南向资金净买入逾198亿港元。

国债期货方面:截至收盘,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5%,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8%,5年期主力合约跌0.0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4%。

AH股医药板块的“奇迹日”!

今天,A股和H股的医药生物板块集体“暴走”,得益于近期生物医药公司的业绩和政策预期向好,叠加近期的资金轮动切换。

其中,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盘中最大上涨逾6%,将今年以来的涨幅扩大至逾30%;而恒生科技指数年至今涨幅已收窄至逾20%。

A股方面,生物医药行业大爆发,截止收盘,生物科技板块大涨超3%,欧康医药、回盛生物、和元生物等实现20cm涨停,热景生物、科兴制药、睿智医药等涨幅居前。

在医药板块中,创新药、CRO方向领涨,截至收盘,A股创新药板块涨超4.7%,CRO板块涨超4.4%。创新药板块中,艾迪药业、百奥泰、科伦药业等股涨幅居前。

华泰证券称,逻辑上看,医药板块的上涨符合“低位+景气改善+政策或事件催化”三要素:

1、性价比上看,医药板块自21年7月上一轮高点至今并未出现大级别的反弹,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均较充分,PE、PB分位数仍处于近10年中枢下方。

2、华泰跟踪的医药生物景气指数回升,新药审批有提速迹象,前瞻指标医药投融资周期回暖;中长期来看,全球创新药交易中中国企业的交易笔数和份额提升,海外BD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3、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到《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消息,国内政策迎来边际改善。

3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市场预期会议可能推进药品集采优化细则。同时市场在热议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文件。

3月31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近日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意见。

在港股医药生物板块中,康方生物涨超13%,石药集团、荣昌生物、三生制药等涨幅居前。

恒生生物科技、港股创新药等相关ETF也纷纷走强,港股创新药50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幅均达7%。

多只医药跨境ETF表现活跃,港股创新药50ETF、港股创新药ETF、港股通创新药ETF基金、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医药ETF等均涨逾5%。

对于港股创新药板块大涨,分析认为:

一方面,多家企业宣布合作授权,如和铂医药、联邦制药,验证了企业的研发实力;另一方面,创新药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宣布2024年盈利,包括信达生物、和黄医药,叠加多家企业2025年盈利的目标,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创新药热度有望持续提升,最后叠加集采政策。

小米午后跳水,一度跌超6%

今天港股小米集团午后跳水,盘中跌幅超过6%,收盘跌超5%,成交超280亿港元。

4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表示,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3月25日,据小米集团港交所公告,公司将发行8亿股新股,约占当前已发行股本的3.2%,配售完成后约占扩大后股本的3.1%。对此,花旗分析认为,尽管短期内股价面临摊薄压力,但此举将优化小米公司财务结构,支持公司在人工智能研发、电动车产能扩张等领域的长期发展。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四季度营收1090.1亿元人民币,预估104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8%,首次单季度突破千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是本次财报的最大亮点。2024年全年收入达到328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业务收入321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0.4%,今年冲刺35万台交付目标。

可控核聚变掀起涨停潮

今天下午,可控核聚变概念活跃,个股掀起涨停潮。哈空调、海陆重工、兰石重装等股纷纷涨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