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在美上市,同样也是第五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新茶饮,花落霸王茶姬。
作为新茶饮赛道中特立独行的存在,过去三年是霸王茶姬高速扩张与估值飙涨的阶段。
招股书对于普通股四次价值变动的记载印证了这个过程,分别为7.07元、9.78元、57.05元以及102.21元。
此次美股上市,霸王茶姬定价区间上限的28美元,按总股本折算整体估值可达5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亿元。
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持续发酵,正在波及中概股的上市政策预期。
但从信风获取的消息来看,霸王茶姬披露的发行价区间较比关税波动前并未变化。
彭博4月14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霸王茶姬美国首次公开募股中获全数认购,投资者表达出的兴趣是可认购美国存托股票数量的数倍。
面临黑天鹅压力时,市场对霸王茶姬似乎仍然表达出信心。
这种真金白银的押注逻辑从何而来,当扩张出现降速信号,霸王茶姬又会如何兑现当下的估值期待。
这些问题将伴随霸王茶姬的上市一同登场。
极简效率革命
投资视角下,霸王茶姬是一家高度重视效率与回报的茶饮品牌。
相比原料复杂,损耗率高、操作复杂的水果茶,轻乳茶是个优秀的大单品。
材料简单——只有茶叶、奶、基底乳。
生产流程近乎工业化,全自动制茶机仅需8秒就能完成制作,出品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二。
员工只需要完成点单、操作自动出茶机、装杯打包,门店运营极大简化。
霸王茶姬门店月均出杯量高达2.5万杯,相当于一天卖出八百多杯。
产品结构上放弃爆品,选择大单品,寻求大众口味的“最大公约数”。
相比于瑞幸、蜜雪冰城的一年百余次上新,霸王茶姬2024年全年仅维持了10次上新和3次产品升级。
简单的产品、菜单,带来了更高效的运营和供应链管理。
霸王茶姬的物流成本不足总GMV的1%,低于行业平均的2%。
库存周转天数仅5.3天,为国内千店规模现制茶饮品牌的最低水平。
同时大幅降低了霸王茶姬全国化扩张的难度。
2022年4月,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刚达到500家,多数门店位于云南省。
此时作为“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上市已接近一年,蜜雪冰城(2097.HK)门店超过2万家,古茗(1364.HK)、茶百道(2555.HK)、书亦烧仙草均跨过5000店门槛、向万店发起冲刺。
极致的效率推动霸王茶姬后来居上。
2023年,霸王茶姬加盟店平均回本周期5.5个月。这在彼时“内卷”的茶饮市场是个不可多得的标的。
澄池资本创始合伙人赵鹏飞告诉信风:霸王茶姬的加盟商大多是“资源型加盟商”,“有好的位置开什么店都行,对投资回报率更为敏感”。
凭借着更短的回本周期,霸王茶姬当年净开店2454家,平均每天新增6.7家门店。2024年,净增长2929家,平均每天新增8家门店。
随着门店数量增加,霸王茶姬过去三年收入翻了25倍。以古茗三分之二的门店数量,创造出了与其几乎相当的GMV。
同时保持了优越的盈利能力。2024年,霸王茶姬净利率达20.3%,高于同期蜜雪冰城的17.9%,以及古茗的17%。
2023年、2024年霸王茶姬闭店率仅0.5%和1.5%。
但降速信号已经出现。
2024年下半年起,霸王茶姬同店GMV增速出现放缓的趋势,四季度同店GMV同比下滑18.4%。
但此时霸王茶姬门店总数还不到七千家。
从开店进度来看,单店营收下滑的转折点出现的比瑞幸、茶百道们要更早。
这与较重的门店模型有关。
霸王茶姬建店成本超过百万,无法像多数茶饮品牌一样实现顺利下沉。
信风了解到,霸王茶姬内部一直在评估小店型以降低建店成本,测试门店面积或比现有门店缩小三分之一。
但对现阶段来说,霸王茶姬仍在招股书中提示:“门店表现2024年开始遵循正常化增长轨迹,未来增长率可能因多种原因而下降”。
今年一季度,霸王茶姬全球门店净增不足250家。
赵鹏飞告诉信风:霸王茶姬平均回本周期目前在一年半上下,在千店规模以上品牌中仍有明显的优势。当前蜜雪冰城、古茗、瑞幸在两年左右,茶百道、沪上阿姨可能要更长时间。
“不过我们也在观察单店GMV会随着门店加密滑落到什么水平,以及新产品是否能带来更多积极影响。”赵鹏飞说。
“绑定”品类的红利与代价
从植脂末发展到台式珍珠奶茶,再到芝士奶盖茶、水果茶的流行,现制茶饮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诞生了新的强势品牌。
茶感突出、口感轻盈的轻乳茶,正是捕捉到水果茶流行十年后消费者产生的乏倦感,以及对健康化饮品的追求主导新一轮流行周期。
霸王茶姬未必是发明轻乳茶的品牌,但其扩展过程显然充分享受了该品类快速渗透的红利。
为此也付出了更高成本。
2022至2024年,霸王茶姬的营销支出分别为7360万元、2.6亿元和11亿元,分别占当期净收入的15%、5.6%和8.9%,显著高于竞对。
包材上尽力营造高端形象,经典的白底蓝印花“茶马古道杯”,让人联想到Dior的手提袋Book Tote。
“山野栀子”、“夏梦玫珑”等新品的包材则有Chanel、Louis Vuitton的影子。
“高举高打”的思路在选址上更有体现。
霸王茶姬在加盟招商中只接受商场一层或商业街的点位,面积要求在80平米以上。不少地区的门店选址紧贴星巴克,甚至取代星巴克的原有位置。
霸王茶姬成为品类代言人的同时,将品牌未来与轻乳茶的发展周期高度绑定。
在赵鹏飞看来,轻乳茶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发展程度并不平衡,霸王茶姬整体的市场份额还在往上走,但杭州、成都这类成熟市场的增速已明显回落。
海外茶饮原料供应商“优狐国际”创始人Neo认为,轻乳茶整体市场空间相对小,很难像水果茶一样,容纳多个五千家以上的品牌同时存在,“核心原因还是产品过于单一”。
品类的高度集中,老消费者对大单品的倦怠,可能是霸王茶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霸王茶在招股书中仅对外公布了19款产品。
大单品更成为了主要通路。
2024年,霸王茶姬在中国的GMV有91%来自原叶鲜奶茶产品,61%来自前三大单品。
实际经营中,门店流量均导向了以伯牙绝弦为代表的超级大单品。
这种以茉莉绿茶为基底的产品,本身并不稀缺,却为霸王茶姬撑起三分之一的销售额。
但原材料只有茶、奶和基地乳,较难实现差异化,产品维度的护城河很难得到巩固。
竞争者正在增多,当前主流茶饮品牌均引入了轻乳茶SKU。
茉莉奶白、爷爷不泡茶等同类竞品斩获融资,瑞幸、库迪等咖啡巨头也加入这一战场。
2024年,霸王茶姬上新频率显著增加。
新品“晴山栖谷”选择了中国茶0.7%的皖西大黄茶,似乎有意解决单店营收下滑的问题。
果茶的快速迭代时期,行业挖掘了一个又一个小众水果,通过高频率的上新不断招揽客户。
如今相似逻辑在轻乳茶产品开发中的难度更大。
“适配大众口味的茶叶已经在上千年的饮茶文化中筛选完毕了。小众茶想要在红茶、绿茶、乌龙三大品种中跑出来有一定难度。”Neo说。
霸王茶姬正在将目光转向纯茶赛道。
年初,霸王茶姬在上海试水现萃纯茶店,主打“年轻人第二杯茶”的概念,品牌名“CHAGEE NOW茶姬现萃”。
在Neo看来,消费者到了三十岁以上,口味会自然向无糖、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是比较确定的趋势。
只是纯茶方向能否有所发展尚未得到市场验证。
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此前都在“茶空间”领域有过类似尝试,但并未将其大规模复制。
“东方星巴克”野望
品牌价值可能是霸王茶姬最重要的牌,更是出海中有意维持的优势。
作为首家在美上市的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致力于在诸多细节上降低全球化过程中的转译损耗。
招股书中“原叶鲜奶茶”被称作“Tea Latte”,还有对标卡布奇诺的“Teapuccino”、对应浓缩咖啡的“Teaspresso”。
诸多公开场合下,创始人张俊杰表达了成为“东方星巴克”的愿景。
这一方面是为了资本市场估值提供参考标的,另一方面也在为全球化发展积攒品牌势能。
星巴克早年向日本、中国等咖啡渗透率不高的市场扩张时,均完成了对中高端市场的卡位,成为咖啡品类代言人。
股票代码定为“CHA”的霸王茶姬,或有相似野心的流露。
2025年,霸王茶姬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1000家至1500家门店。
原叶鲜奶茶能否征服海外消费者的味蕾,尚需验证。
霸王茶姬尤其看重东南亚市场,并已在新加坡组建相关团队。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六国开拓,是未来五年内的最重要计划。
2024年底,霸王茶姬在海外拥有156家门店,其中148家坐落于马来西亚。
在这里,霸王茶姬与羽毛球国手、“拿督”李宗伟合作,为本土化运营带来极大优势。
印尼首店也在近期落地。
但相比人均GDP水平与国内相近的马来西亚,人口众多的印尼未必能接受霸王茶姬较高的定价。
当前印尼主流茶饮价格区间在0.5美元到1.5美元间,而新加坡能达到2-6美元。
Neo认为,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东南亚市场暂时不足以撑起茶饮出海的大规模想象空间。
消费能力之外,产品口味偏好的差异是另一个痛点。
有茶饮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告诉信风,当前东南亚排名前三的流行产品分别是:杨枝甘露、波波茶(珍珠奶茶)、水果茶,小料多,内容物丰富。
霸王茶姬在出海过程中并未在口味上进行本土化调整,而是保持了与中国的一致风格。
能否适配目标市场仍需事实检验。
但东南亚仅是全球化发展中的跳板,茶饮出海的终点仍是广阔的欧美市场。
购买力更强的欧美市场,确实成为了霸王茶姬的叙事载体。
霸王茶姬北美首店选址洛杉矶圣塔莫尼卡Westfield商场,目前仍处于开业前围挡状态。
接近霸王茶姬人士向信风透露,该店可能在4月底正式对外开业。
该人士表示,霸王茶姬2025年在北美计划开店数是7家。在前7家门店做爆的基础上,完善供应链及人员配置,以便进一步评估后续的开店计划。
美股上市,市场对霸王茶姬的感知度将更加深刻,这将成为其打开海外市场的关键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