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一季度净利下滑13.1%,企业贷款增长4.7%

公告小助手

平安银行2025年一季度业绩:资产质量稳定但盈利承压,企业贷款增长显著

要点概述:

  • 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一季度实现营收337.09亿元,同比下降13.1%;净利润140.96亿元,同比下降5.6%

  •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36.53%,风险抵补能力良好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其中科技企业贷款增长6.1%;个人贷款余额下降2.2%

  • 存款稳健增长:吸收存款余额3.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存款付息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基点

  • 资本充足率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

  • 房地产风险可控:房地产开发贷余额751.03亿元,占贷款总额2.2%,97.6%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及重点区域

平安银行一季度业绩:净利下滑但结构转型渐显成效

平安银行今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行正在经历一个利润承压但资产质量稳定、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的转型期。在当前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下,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和投资收益波动的挑战,平安银行也不例外。

盈利能力受到市场环境压制

2025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7.09亿元,同比下降13.1%;净利润140.96亿元,同比下降5.6%。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净息差收窄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负向贡献。一季度净息差为1.83%,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0.8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5.72亿元出现大幅转负。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使得业务及管理费90.55亿元,同比下降13.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润下滑压力。同时,该行加强资产质量管控,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74.30亿元,同比下降20.9%。

企业贷款强劲增长,结构调整明显

平安银行业务结构调整战略正在逐步显现成效。截至2025年3月末,企业贷款余额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而个人贷款余额1.73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2%,反映出该行正在向企业业务倾斜的转型策略。

企业贷款中,科技企业贷款增长尤为亮眼。一季度末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812.08亿元,同口径较上年末增长6.1%。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4338.86亿元,同比增长28.6%;跨境贸易融资发生额845.40亿元,同比增长35.9%。这表明平安银行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和跨境金融三大领域的战略布局正在加速推进。

存款结构持续优化,低成本资金占比提升

平安银行一季度存款业务表现稳健,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存款结构方面,企业存款余额2.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个人存款余额1.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

更为重要的是,平安银行存款成本持续优化。2025年一季度,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81%,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基点,较去年全年下降26个基点。这表明该行在提升低成本资金占比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房地产风险可控

平安银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风险管控,主动优化资产和客群结构。截至2025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06%,与上年末持平;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0和0.64;拨备覆盖率236.53%,虽较年初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为充足的水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平安银行对房地产风险的管控情况。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房地产开发贷余额751.03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仅为2.2%,且全部落实有效抵押,平均抵押率42.9%,97.6%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及大湾区、长三角区域。即使在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平安银行的房地产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经营韧性增强

平安银行持续强化资本内生积累,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2025年3月末,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99%,资本充足率13.44%,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资本充足率的提升为该行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亮眼。2025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29.4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负值(-213.82亿元),表明该行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经营韧性增强。

后市展望:数字化转型与优化资产结构将成关键

展望未来,在利率下行周期和存贷利差收窄的环境下,平安银行需要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资产结构,以应对盈利承压的局面。该行2025年一季度表现出的企业贷款增长、结构优化以及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亮点,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投资者需关注平安银行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进展,以及其数字化能力对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持续影响。同时,需关注市场利率波动、资产质量变化以及房地产行业风险对该行未来业绩的潜在影响。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