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沪深IPO失败项目正在“重回战场”。
日前,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通药物”)向陕西证监局递交了IPO辅导。
这是新通药物第二次冲刺IPO。
与不少中途败北的IPO项目不同,新通药物曾走完整个上市流程,距离上市成功仅差临门一脚。
2021年12月末,新通药物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IPO申请,此后经过二轮问询后在2023年初顺利过会,并于当年4月25日获得证监会注册生效批复。
但至此以后,新通药物的上市开始变得遥遥无期。
IPO注册批复的有效期为12个月,这意味着新通药物的注册批复失效期是2024年4月25日。
但直至注册批复失效,新通药物都未能进入发行阶段,最终导致其IPO之路以失败而告终。
市场普遍认为,主因在于新通药物所选择的第五套上市标准遭遇趋于严格的监管。
彼时新通药物只有1款仿制药已获批上市,而核心药物且距离商业化目标最近的在研产品“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下称“新舒沐”)仍处于上市申报阶段。
产品尚未创收,报告期内新通药物通过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仅在百万级别,亏损不断。
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别为0.10亿元、0.02亿元和0.0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0.63亿元和-0.55亿元。
因此,新通药物以仅对市值和研发进展提出要求的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上市。
但当时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审核遭遇市场诸多争议。
2023年6月,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企业智翔金泰(688443.SH)因在“0收入”的情况下向市场抛出超40亿元的融资计划,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导致第五套上市标准审核趋严。
这或许都“连累”了新通药物的IPO。
据信风观察,自智翔金泰之后,科创板再无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上市,在审企业的IPO进程则是推进缓慢。
但今年以来,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审核似乎有松动的迹象。
证监会主席吴清于今年两会期间曾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第五套上市标准在审企业更新了新版招股书。
此番再度冲刺IPO,新通药物是否会重走科创板IPO之路,正受到关注。
相比前度IPO,新通药物的核心药品已经有了新进展,2024年10月其自主研发的新舒沐获批上市,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但新舒沐并非新通药物“从零开始”研发所得到的产品。相关化合物专利等技术系引进得到,此后其独立自主完成了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等。
这或许都让新通药物的创新能力备受考验,或许也给IPO之路带来更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