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短期投资波动、一次性重大项目拖累净利润同比降26.4%,但平安集团经营业绩稳定,Q1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亮眼,新业务价值增长34.9%。科技赋能取得显著进展,AI客服服务了4.5亿次,覆盖了80%的客服需求。
4月25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 营收:Q1营收2566亿元,同比下降7%。
- 营运利润:Q1归母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
- 归母净利润:Q1归母净利润为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
- 基本每股营运收益:Q1基本每股营运收益达2.16元,同比增长3.3%。
- 基本每股收益:Q1基本每股收益1.54元,同比下滑25.6%。
寿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34.9%
中国平安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但公司坚守金融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整体经营基本面稳固、业绩保持稳健。
盈利方面,平安集团一季度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4%,基本每股营运同比增长3.3%。然而,受短期投资波动和一次性项目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4%。
公司各大业务中,首先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成最大亮点。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该业务归母营运利润达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新业务价值同比大涨34.9%,新业务价值率升到了32%,反映出平安寿险业务质量的显著提升。
产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营收不错但利润下滑,平安产险保险服务收入811.53亿元,综合成本率还同比优化3.0个百分点。不过,产险业务净利润同比下降16.5%至32.51亿元。
而且,平安寿险持续深化"4渠道+3产品"战略,多渠道发展开花结果:
第一,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0%。
第二,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70.8%。
第三,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1.3%。
这一战略有效推动了平安寿险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公司在渠道变革方面的成功。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33.8万。
另外,平安坚持"一个客户、多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解决方案,持续深化客户经营:
个人客户数近2.45亿,较年初增长1.0%;
客均持有合同2.93个,较年初增长0.3%;
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客户的留存率高达98.0%,比仅有一个合同的客户高11.9个百分点;
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客户864万,同比增长20.0%。
公司医疗养老战略进一步深化。
平安持续推进医疗养老战略,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赋能金融主业,实现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100%;
合作药店数近23.9万家,较年初新增超3500家;
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超19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
医疗养老生态圈对金融主业的赋能效应明显,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该服务权益客户的1.6倍和4.0倍。
平安银行Q1营收下滑13.1%、净利润下降5.6%
平安银行受市场变化和业务结构优化影响,一季度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3.1%337.0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6%至140.96亿元。
好消息是成本降了,平安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降本增效,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3.2%,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0.9%。
在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06%,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236.5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较年初上升0.29个百分点,显示其风险抵御能力稳固。
整体投资规模到5.92万亿,投资收益同比增1.3%
在投资方面,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
平安积极应对利率下行风险,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加大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投资配置,并增加优质另类资产布局,积极投入实体经济,为长期投资收益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业务转型
平安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构建"953"护城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大科技公司),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达55435项,处于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科技赋能效果显著。
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
93%的寿险保单实现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
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