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又亏了8亿+美元。
算上这一季,英特尔已连续亏了五个财季,这也是英特尔自199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亏损。
北京时间4月25日,英特尔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当季实现127亿美元营收,同比持平,高于FactSet调查分析师预期的123亿美元。
当季,英特尔应占净亏损8.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同比扩大115%,亏损幅度大于去年第一财季的3.81亿美元。若以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当季应调整后应占净利润为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8亿美元相比下降24%。
英特尔对第二财季营收和调整后每股收益作出的展望则均未能达到预期;同时有消息称,英特尔CEO陈立武将推动自其履新以来的首次裁员,规模约为当前员工总数的20%,也就是约2万人。
陈立武在北京时间4月25日发布内部全员信,再次表达了对英特尔的组织架构、公司文化、复杂流程等问题的反思,称“大家所看到的问题都非常一致:我们太慢、太复杂、固守成规——这需要改变”。
在陈立武的主导下,英特尔将从精简架构、简化流程、降本增效等方面入手,“这些关键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员结构的优化调整”。
必须刮骨疗毒
英特尔在最新财季的主要财务指标表现,反映了英特尔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维持业务稳定的能力,净利润的显著恶化揭示了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先进制程研发投入增加、代工业务启动成本高企以及客户端计算部门利润下滑。
分业务板块看,报告期内,客户端计算部门收入76.29亿美元,同比下降8%;数据中心与AI实现营收41.26亿美元,同比增长8%;英特尔代工服务收入47.67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他业务完成9.43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47%。
毛利率方面,GAAP毛利率为36.9%,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非GAAP毛利率为39.2%,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之所以毛利率下滑,主要受产品结构调整和代工业务亏损拖累。比如代工服务部门运营亏损23.20亿美元,主要由于18A制程节点的量产准备成本较高。
当季现金流尚可,通过运营活动产生8亿美元现金,显示日常经营仍具韧性。
陈立武在全员信中表示,“我们当前的成本结构仍然高于行业标杆水平。鉴于此,我们已经调整未来的运营支出和资本开支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英特尔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为200亿美元,低于预期的230亿美元。其中,净资本支出为80亿-110亿美元。
同时,英特尔将在上一轮裁员1.5万人之后,再度裁员约2万人,主要集中在客户端计算和研发部门。
对于陈立武即将启动的新一轮裁员计划,华尔街见闻在4月1日的报道《赛道Hyper | 英特尔陈立武首秀:复兴与重构》一文中,就已有预判。
当时,一位英特尔离职工程师告诉华尔街见闻,“如果陈立武不继续裁员,英特尔‘重生’可能性很小。”
在内部全员信中,陈立武写道:“令人深思的是,在英特尔近年来的管理文化中,许多管理者最为看重的KPI指标是其团队的规模。然而从今往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陈立武认为英特尔虽然人多,但效率低下,“审视现状,部分团队存在八级甚至更多的管理架构,这形成了冗余的流程,拖慢了我们的效率;我始终信奉:卓越领导力的真谛,在于以精干的团队实现卓越的产出。”
对于英特尔当前“腐朽”的公司文化,陈立武开出了他的“刮骨疗毒”药方:“我要求汇报给我的高管团队重新审视各自的组织架构,重点是减少层级、拓大管理幅度、赋权高绩效人才。我们的竞争对手精简、迅捷、灵活,我们也必须这样,提升执行力。”
陈立武的挑战
2025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各业务板块的营收特点:客户端计算部门(CCG)是“份额流失与需求疲软”,数据中心与AI(DCAI)“AI 算力需求驱动增长”,英特尔代工服务(IFS)“规模扩张与亏损并存”。
分项来看,客户端计算部门(CCG)实现营收76.29亿美元,同比下降8%,主要受全球PC市场结构性变化影响。
尽管2025年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4.9%(数据来源:IDC),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66.3%降至56.3%,而AMD份额升至43.7%(数据来源:CPU-Z)。
这一趋势与AMD锐龙7 9800X3D处理器的热销密切相关:该型号以4.3%的份额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CPU(数据来源:CPU-Z)。
英特尔客户端业务的下滑还反映出其产品迭代速度滞后于竞争对手,像AMD的Zen 5架构在能效比和AI性能上的优势。
其次,数据中心与AI实现营收41.26亿美元,同比增长8%,主要受益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对AI服务器和存储计算需求。
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凭借内置的AMX加速引擎,在MLPerf基准测试中实现了1.9倍的AI性能提升,成为数据中心机头节点CPU的核心选择(数据来源:MLCommons)。
但这一增长仍面临AMD和Nvidia的双重挤压:AMD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69%,而Nvidia数据中心收入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凸显英特尔在AI芯片市场的竞争力不足。
第三,英特尔代工服务收入47.67亿美元,同比增长7%,但运营亏损23.20亿美元:收入增长主要依赖内部客户(如英特尔自身使用Intel 7节点生产处理器),而外部客户(如亚马逊云科技、微软)的贡献尚未显著提升。
尽管Intel 18A制程节点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但量产时间表要到2025年下半年,而且代工业务仍需承担高昂的产能建设成本(如亚利桑那州晶圆厂投资320亿美元)。
最后,其他业务完成9.43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47%,主要来自Mobileye自动驾驶平台和NAND存储业务的剥离收益。
Mobileye在2025年Q1的EyeQ6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35%,但受汽车行业库存调整影响,这一增速仍低于预期。
陈立武在全员信中说,“我深知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他手里的牌,目前看确实很一般。
英特尔和陈立武面临的挑战,最现实的市场压力就是在面临AMD与Nvidia的双重“压迫”。
其中,AMD客户端与数据中心已全面崛起:该公司在CPU市场份额同比提升至16.6%,锐龙7 9800X3D处理器成为最畅销型号(数据来源:CPU-Z);在数据中心领域,AMD的EPYC处理器在云服务器市场的渗透率可能已提升至18%(数据来源:DigiTimes)。
至于英伟达,那是当今AI芯片市场的绝对主导,英特尔与之的差距,无须多言。
截至北京时间4月25日,英特尔收盘下跌6.70%。
除了一季度应占净利润亏损,以及市场传出英特尔将启动新一轮裁员,还有一个引发市场看空的因素:疲软的二季度业绩指引。
英特尔预计Q2营收为112亿-124亿美元,中位数118亿美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29亿美元;毛利率预计进一步下滑至34.3%(GAAP),反映客户端需求疲软和代工业务亏损的持续影响。
英特尔2025年Q1的财务表现凸显了传统业务下滑与新兴领域投入的矛盾。客户端计算部门的份额流失和代工业务的高亏损成为主要拖累,而数据中心与AI的增长不足以抵消这些压力。
尽管Intel 18A制程和代工业务的战略布局为长期转型提供了可能性,但短期内的业绩疲软和竞争压力仍将考验管理层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