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年一季报。
财报数据显示,平安一季度实现归母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母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到32.0%,同比上升超10个百分点。
(来源:公司资料)
总的来看,这份财报不仅展示了平安作为综合金融巨头的稳健性,更于草蛇灰线间透露出其AI技术与医疗养老生态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在笔者看来,这或也将是驱动平安价值重估的重要催化剂和变量所在。不妨就此进一步来探讨。
一、AI赋能金融主业,打开业务增长新机遇
此次财报的一大亮点在于,平安其综合金融模式在不断深化的同时,科技赋能其金融主业在降成本、提效率、控风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AI技术的深度参与,成为助力公司业务全方位“提质增效”的关键。
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上。
财报显示,一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4.5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大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同时,在核保理赔环节,AI技术的作用同样明显。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一季度,平安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12%。
很显然,这种效率的提升,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不仅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快、更便捷,也让金融机构在成本优化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方面。
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一直是业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风险控制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和规则设定,这种方式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大量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效率低下和准确性不足的问题。而AI技术的应用,使得风险控制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以平安来看,一季度,平安产险通过AI反欺诈系统,成功拦截减损34.2亿元,同比增长14.0%。不难看到,借助AI技术,平安实现了在风险控制上,从经验判断到数据智能的转变,这不仅提高了风险控制的准确性,还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保障了其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
(来源:公司资料)
实际上,透过平安的布局来看,支撑平安能够在AI+金融业务融合方面取得的这些成果,离不开其构建的强大的“953”科技体系。
具体来看,首先9大数据库是其整个体系的数据基础,它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海量的素材。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数据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AI模型的性能。平安的这些数据库,不仅数据量大,而且覆盖范围广,涵盖了金融和医疗等多个领域,这为AI技术在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从平安来看,其9大数据库日均数据处理量超10亿条,覆盖2.4亿金融客户,基于这一庞大的数据,这也使其能够深度洞察用户需求,进而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5大实验室则是其技术创新的核心,其专注于微表情、语音识别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平安旗下平安科技、平安健康、金融壹账通3大科技公司则不断聚焦深化AI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能够将一系列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业务应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技金融生态,不断助力业务的发展。
(来源:公司资料)
很显然,平安这一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从这一点来看,也足以展现平安在面对技术变革时,其作为行业龙头的魄力和远见。
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平安的“953”体系,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典范,更是一个行业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可以看到,平安已经构筑了强大的先发优势。以数据层面来看,平安沉淀了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并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
此外,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安已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435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这些数据和成果,充分展示了平安在AI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其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医疗养老生态持续潜能,医险协同加速价值挖掘
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也是催化其未来价值成长的重要驱动力所在。
通过医险协同模式,平安正在从传统的保险支付方,转变为客户的健康管理伙伴。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为平安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为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养老市场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
相较于传统的保险模式主要是通过支付医疗费用来为客户提供保障,与客户的深度链接较少,价值挖掘潜力有限。平安的医险协同模式则打破了这一局限,其通过家庭医生+养老管家等创新服务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挖掘。
换言之,客户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获得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等服务,而不仅仅是生病时才有保障。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客户的生活质量,也为平安增强了客户粘性。
同时,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为医险协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AI辅助诊断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疾病,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体验,也为平安降低了医疗成本。
平安好医生的业绩表现,也充分证明了医险协同模式的商业价值与潜力。
此前,在交出首次年度盈利的平安好医生,继续传来好消息。其一季报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一季度营收达到10.62亿元,同比增长25.8%。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3319万元,而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778万元。
很显然,其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盈利能力的兑现,不仅表明其产品与服务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更意味着其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型的全面跑通。
在笔者看来,平安好医生的成功,离不开其与平安寿险的深度绑定。通过这种绑定,平安好医生能够充分利用寿险客户资源,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也为寿险客户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一点也在平安一季度财报中得以体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在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可见,平安的医疗养老生态圈既创造了独立的直接价值,也创造了巨大的间接价值,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持续赋能金融主业,实现业务价值的持续挖掘。
(来源:公司资料)
此外,平安好医生的服务网络也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广泛的合作医院和药店网络,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医疗资源。这种服务网络的构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平安好医生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安一季报披露,通过获客及黏客赋能金融主业,平安健康和北大医疗集团能够赋能金融端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平安寿险等也受益于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4.2万家,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385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75个城市,超19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
三、AI+医疗养老战略纵深下,释放价值重估的“乘数效应”
随着平安在AI和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逐渐深化,其估值逻辑也正在发生变化。
从行业角度来看,传统的金融股估值主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等因素。然而,对于平安这样一家正在向科技和生态转型的公司来说,这种估值逻辑显然已经不再适用。
从投行对平安的估值调整,也反映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新预期。
此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投行纷纷上调平安的目标价,这表明其对平安在AI和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充满信心。
其中,摩根士丹利提到,平安AI赋能的业务运营是亮点,而高盛此前则在一个全新的中国股市AI投资框架中将平安纳入,使其成为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这一主题类别中的保险公司。
(来源:高盛报告)
很显然,从商业逻辑来看,平安的AI技术和医疗养老生态,为其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增长维度。随着这些布局的逐步落地,平安的市场价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保险咨询业务负责人吴晓薇曾撰文表示,保险业受到生成式AI影响产生的生产力提升可达500亿美元至700亿美元,可在销售与分销、承保、保单管理、理赔、客服、中后台等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帮助险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与保险高度相关的健康养老行业将得到约1500亿美元至2600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未来,若保险和康养充分结合,生成式AI将带来约3000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空间。
可见,伴随AI对医疗、养老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将催生巨大的成长机遇,平安作为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受益。
实际上,从后续来看,平安的生态化战略,也将是其估值提升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和医疗养老生态,平安正在从一家传统的金融机构,转型为一家综合服务平台,这种生态化战略将赋予平安更强的竞争力,为平安带来了强大的护城河。换言之,透过其庞大的数据规模和场景协同效应,也将使得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复制其商业模式。
(来源:公司资料)
四、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正当时,平安机会几何?
今年来,伴随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新兴科技创新力量的崛起,市场情绪得到明显提振,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不断上升。
站在当下来看,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上,中国科技股估值受到美股科技股的压制,但随着中国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其估值逻辑逐渐从海外映射走向国产独立发展。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重估,不仅是对国内领先科技企业当前业绩和业务模式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重新评估。
(来源:富途行情)
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重新审视,特别是AI赋能千行百业背景下引发的市场关注热情,深度融合AI的平安也将面临重估的新机遇。
从当前平安的估值来看,仍然相对较低,这与它在AI和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未来,伴随DeepSeek等大模型在金融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平安的业务效率和竞争力,并释放更大的业绩潜能,有望驱动其市场估值的转换。
总的来看,中国平安的这份一季报,让外界看到了科技赋能金融行业的一种全新可能。
在AI技术的驱动下,平安从“综合金融”到核心技术加持的“生态化平台”的转换下,凭借数据规模、场景协同、政策红利等多维度的优势,有望打破传统金融估值框架,成为“AI+综合服务”领域的核心资产。
在当前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浪潮下,布局“AI+生态”红利的黄金窗口中,平安都将是不容忽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