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利润同比增长0.4%。在房地产市场仍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基建业务的强劲增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稳步增长。
周一晚间,中国建筑公布一季度业绩,以下是财报要点:
- 财务表现:营收555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79.6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润150.1亿元,同比增长0.6%;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2.9%。
- 业务结构优化: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4206亿元,同比大增40%,其中能源工程增长96.6%,市政工程增长44.4%;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7799亿元,同比微降3.3%。
- 地产业务表现:地产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15.5%;毛利90.6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土地储备195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二线及省会城市。
- 业务新亮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营收453亿元,同比增长34.2%,已占总营收8.2%;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674亿元,同比增长1.5倍,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8.5%。
订单结构优化明显,基建业务成亮点
中国建筑一季度新签合同额达12,702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基建业务表现亮眼,新签合同额4,2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0.0%,反映了公司在基建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基建细分领域,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1,848亿元,同比增长96.6%;市政工程新签合同额821亿元,同比增长44.4%;水务及环保新签合同额479亿元,同比增长31.2%。
建筑业务方面,房建业务虽然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3.3%至7799亿元,但结构持续优化。其中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2,318亿元,同比增长7.5%;保障性住房新签合同额427亿元,同比增长43.8%;教育设施新签合同额630亿元,同比增长27.5%。
报告期内,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毛利90.6亿元,同比增长1.5%。合约销售方面,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665亿元,同比下降14.5%;合约销售面积2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公司坚持"精准投资"策略,新增土地储备195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线、强二线及省会城市,截至一季度末土地储备总量为7,625万平方米。
这种订单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建筑正逐步降低对传统商品房建设的依赖,加速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厂房、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转型,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导向。
境外业务与新产业成增长亮点
一季度,中国建筑境外业务表现突出,新签合同额674亿元,同比增长1.5倍;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毛利11.8亿元,同比增长8.8%。公司在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订单快速增长,体现了其国际业务拓展的成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中国建筑新的业绩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战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34.2%,占总营收的比例提升至8.2%。
这两项业务的快速增长,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传统建筑业务之外积极寻求新增长点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