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国内头部券商的并购,也没能撼动中信证券在收入和总资产方面的“领先身位”。
4月29日,中信证券一季报正式出炉!
公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7.61亿元,排名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9.13%;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增长32.00%。营收和利润双双明显增长。
另外,中信证券一季度末的总资产也达到了1.79万亿元,也在行业内排名第一。
对于此次营收的增长,中信证券指出:主要因为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收入增加所贡献。
投资收益增535%
资事堂发现,中信证券这份一季报中最为亮眼就是投资业务,录得了535.36%的同比增幅。
对此,中信证券称因“金融工具持有期间和处置收益增加。”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证券投资收益为22.82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录得144.98亿元的收益。
可见,这家券商的自营投资团队抓住了年初的市场机会,但具体因哪些资产“投对了方向”,并没有进一步信息。
主营业务悉数增长
中信证券的核心业务,包括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悉数录得了同比正增长。
其中,今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33.25亿元,同比增幅36%;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录得9.76亿元,同比增幅12%;
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录得25.63亿元,同比增幅8.69%。
诸项业务各有起落
同时,此次披露的一季报中,中信证券还对许多对利润有一定影响的科目变动做了详细的解释。
具体来说,营业外收入有了46倍以上的增幅,主要原因系下属子公司收取的违约款项(大幅增加)。
而公允价值变动则是因为证券市场波动导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向下)变动所致。
类似的,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系“计提融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对利润有正贡献),则是因为下属子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减值转回。
另外,汇率变动及汇率衍生工具产生的收益变化导致了汇兑收益出现了明显减少。
总体上看,均为资本市场的波动带来的连锁反映。
华夏基金一季度赚5.6亿
中信证券旗下有不少优秀的子公司,比如期货业的中信期货,比如公募行业的华夏基金。
根据中信证券一季报披露,旗下华夏基金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财务数据情况为:
2025年1-3月,华夏基金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61亿元(未经审计)。
在此前发布的年报中,中信证券曾披露华夏基金2024年度总资产202.34亿元,总负债63.02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21.58亿元,综合收益总额21.81亿元。
以此对比,今年一季度5.61亿的净利润,延续了华夏基金此前的盈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