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卖方江湖“巨变”:三巨头各占“金交椅”

资事堂·秦清
东方证券、国泰海通和申万宏源研究所迎来新所长

突然之间,沪上最知名的三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都换了一把手。在国际环境和证券市场风云最为变幻的时点,一场可能改变沪上乃至国内“卖方研究市场”格局的人事变动已经展开了。

来自媒体的报道, 4月29日下午,东方证券研究所举行全体员工大会,会上公司领导正式宣布黄燕铭入职东方证券,并担任研究所所长。此前,黄燕铭刚辞别了服务十多年的国泰海通证券。

恰恰是五天前的4月24日,海通资管公司公告,路颖因工作安排于4月22日离任董事长职务。更早前海富通基金亦公告路颖离任董事长的消息。来自媒体的信息称,路颖离任两家资管机构后将“返回”国泰海通证券,出任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另一家上海的老牌卖方机构申万宏源研究所,日前正式宣布王胜出任该所所长。接任此前的周海晨。王胜和周海晨均为申万研究所长期培养的王牌分析师出身,周海晨已于2024年同时出任申万宏源公司执委(高级管理人员),王胜的接任堪称“众望所归”。

赶在五一长假前,三位明星分析师出身的研究所长各自走马上任,迎来新的、或许是激动人心的业务征程。

黄燕铭的“奋力一博”

事实上,早在一年多之前,这三位研究大腕的“去向”就备受关注、传言四起。

首当其冲是黄燕铭,作为业界最资深的研究所长之一,他以五十出头的年纪,意外在2024年3月卸下国君研究所(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前身)的所长一职后,就引来各方邀约。

许多外界观点认为,以黄燕铭的资历、能力和影响力,在相对二线的券商“培训”部门负责人岗位任职“适配度”不高,个人也未必能长期安心于此。

而黄燕铭的资历,确实也是相当出挑。

他在业内素有“A股研究总教习”之称,上个世纪的1996年进入申万研究所出任证券分析师,成为业内第一代行业分析师。

此后,黄燕铭历任申万研究所副所长,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公司副总经理,长期分管申万研究所的研究业务,麾下培育出无数分析师。不少如今名满江湖的明星分析师和基金经理都曾经听过黄燕铭的课。

2010年下半年,一直未能“前进一步”(出任研究所所长)的黄燕铭跳槽至瑞银证券,并出任该公司研究主管(相当于研究所所长),并全面负责公司的证券研究工作。

但“蜜月期”很快就过了,2012年4月,黄燕铭离任瑞银证券研究部主管的消息被确认。

从瑞银证券“出来”后,黄燕铭下一站来到了国泰君安研究所。2012年8月,黄燕铭接棒成为国泰君安研究所第四任所长。这之后,国君研究所,进入了超过10年的“黄燕铭时代”。

黄燕铭入职时,恰逢国泰君安研究所的一轮“低谷”,在前前任明星所长离职后,当年的国君研究所经历了一轮大规模的人事变化和重塑。这个“低谷”直至黄燕铭来到后,国君才再次崛起,重新进入行业最前列。

此后的近12年里,黄燕铭一直在国泰君安研究所任职所长,他既未如刘元瑞、周海晨、陈钢等年轻同行一般升迁进入母公司的高管班子内,但也没有离开,就是一直“坐”在了这个所长位置上。

而国君研究所在他的带领下也渐渐多了几分“稳健”之气,2022年行业(佣金收入)排名第六,2023年排名第六,2024年他离职后国君研究所的佣金再降一位到行业第七。

而黄燕铭也终于瞄准了新方向。来自业内的消息,在东方证券相关领导的盛邀下,黄燕铭出任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将执掌这支行业劲旅的未来。

来自WIND的统计显示,东方证券2023年的卖方佣金排名第十,2024年的卖方排名第十五。

这样的排名,对于大腕黄燕铭来说应当是有可为的空间的,而以黄燕铭过往的从业时间看以及他的年龄看,东方证券研究所所长也可能是他事业人生的“最后一战”。

路颖的“转身棋局

几乎是黄燕铭离职国君研究所的同时,原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又一焦点。

其时,海通、国君合并的传言已在市场上流传。而作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第一位白金分析师、长期的负责人,路颖在这个当口卸下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职务,改由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接任,人事安排也非常引人瞩目。

日后,虽然路颖一口气接任了海通证券财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通资管董事长和海富通基金董事长岗位(分别从裴长江和杨仓兵手中接任),一度平息了外界的猜测。但随着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成为事实,路颖担任董事长的两家公司都面临“合并”后的整合考验。由此关于路颖的走向,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路颖是典型的“研而优则管”。她于2000年7月起就职于海通证券,历任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首席分析师、研究所行业部负责人、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前23年的人生事业经历就在一家机构——海通证券研究所。

这样浑身打满“海通基因”且富有研究成绩的员工,自然是各家机构领导的“最爱”。

而作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任职时间最长的研究所长,路颖一口气执掌了海通证券研究所十多年。平平稳稳、低低调调、按部就班、令人放心。

2023年12月起,路颖的事业轨迹陡然发生巨变。她告别了研究条线,转而到财富管理委员会出任副主任。2024年1月起,她又先后出任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海富通基金董事长。

尤其是她在2024年9月5日深夜,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双双发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停牌公告》的前夜,海富通基金公告,路颖接任董事长。

这样关键时点的人事安排,随即让路颖在此后更加受到关注。

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事安排出现了,最终路颖卸下了她在关键时候接任的两个资管机构的董事长职务,转而出任合并后新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所长。

路颖的任职,使得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有了一名资历、威望都符合各方预期的首任所长。但也同时预示着,她在未来国泰海通资管条线中将不会发挥作用。

在包括原有的海通资管、国君资管、海富通基金、华安基金的大定位和大整合中,将出现其他的关键人士,来主导这几家机构的业务整合。

王胜的“众望所归”

相对而言,比较符合外界预期的是,王胜接任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

作为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的元老、业务明星和前任副所长,王胜的研究影响力在业内相当突出。而他也一直在研究所所长的“候选名单”之中。

尤其是,随着原所长周海晨被提拔为公司执委、后又兼任研究所董事长之后,提拔一位新任所长几乎是紧迫的人事需要。

申万研究所此轮人事调整发端于半年前,去年9月,申万宏源证券召开干部任职宣布会,在申万宏源研究所工作长达23年的前任所长郑治国不再担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转任申万宏源承销保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申万宏源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海晨兼任申万宏源研究所党委书记、董事长。

随后传出的是,申万宏源高层提出的进一步强调发挥“研究、投资、投行业务联动”的策略布局,而申万宏源年报里也出现了,“发挥研究所优势 ,提高政研、产研和投研合力 ,提升投资银行保荐 、定价等核心能力 ,增加投资业务对优质资产的配置”等说法。

这对成立已有33年的申万宏源研究所而言,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申万宏源研究所前身是创建于1992年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有限公司,是业内极少数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究所。

申万研究所曾经是业内长期的行业第一,近年随着定位调整和行业竞争激烈排名有所下降,依然在研究第一集团中。2024年卖方佣金排名中,申万宏源研究所以分仓佣金2.94亿元的成绩位列行业第14位,同比有所下调。

2024年,申万宏源研究所积极的“招兵买马”,前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赴申万宏源研究所任首席经济学家;12月,“85后”轻工造纸首席屠亦婷升任总经理助理。

而随着擅长策略的王胜“上任”研究所负责人,这个研究所的新的面貌即将呈现。

卖方的江湖就是人的江湖

按常理说,证券公司研究所的所长岗位,在各家券商里都属于中层管理岗位,和经纪业务部总经理、融资融券部总经理、资管部负责人、办公室总经理等处于一个层级。

但在证券业内,一家知名研究所的所长,其影响力远大于其他公司中层,知名度甚至高于母公司的一把手。也因此,这个岗位人选的定夺和调整,吸引着业内顶级的关注度。

背后原因主要是三个:

一、研究团队是各家证券公司影响力和品牌关联度最密切的团队。研究所所长通常不仅是管理岗位,也是业务带头人,甚至兼任策略发言人乃至首席经济学家。一言一行均影响市场,这导致了相关人选的选拔定夺难度巨大。

二、研究团队内的知名分析师几乎是各家券商内部薪酬最高、招录人选要求最高的职务(尤其是排名行业前二十的研究所)。作为研究团队负责人,研究所所长的个人资历、管理责任和工作强度都异常沉重。

三、有影响力的卖方机构,需要服务全市场客户并获取佣金。后者的数字高低直接决定研究所的业内排名和综合影响力。研究所所长的职责因此高度市场化、专业化、系统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现实结果。

也因此,当业内一线的券商研究所岗位“虚席以待”时,往往引发外界强烈关注。

不过,近年,各家券商研究所的负责人岗位“变动”频繁。在这一轮调整周期中,研究所所长这个岗位确实越来越具挑战性。

而观察近期的人事变动,今年1月,原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孙彬彬加盟财通证券出任研究所所长;同月,华金证券研究所所长孙远峰拟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更早些时候,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胡又文确认担纲合并后的国联民生研究所所长。

卖方研究的人事江湖,还在持续暗流涌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