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最爱通胀指标降温,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2.6%,消费支出强劲

何浩
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2.6%,预期2.6%,前值2.8%;PCE和核心PCE环比均为0。实际可支配收入录得一年多以来的最大增幅,对经济构成支撑。不过“新美联储通讯社”提到,虽然12个月的PCE指标接近2%目标,但6个月和3个月的年化通胀率仍在高位。

4月30日周三,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最爱的通胀指标在3月继续降温,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支出激增,这在预计关税将全面推高物价之前,提供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喘息机会。

美国3月PCE通胀

美国3月PCE数据如下,核心PCE物价指数扣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

美国3月PCE物价指数同比2.3%,为去年秋季以来的最低水平,预期2.2%,前值2.5%。

美国3月PCE物价指数环比0%,预期0%,前值0.3%,PCE环比持平,为近一年来首次。

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2.6%,预期2.6%,前值2.8%。

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环比0%,预期0.1%,前值从0.37%上调至0.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环比也未变,为近五年来最温和的一次。

核心服务价格——该项目排除了住房和能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类别,几乎没有变化,也是自2020年以来最温和的水平。

基于市场的核心PCE价格指数3月环比上涨0.01%,同比上涨2.2%。基于市场的PCE价格指数剔除了推算类价格,不包括一些服务业数据,这部分服务业的数据收集者无法直接测量价格、必须进行估算。例如,投资组合管理和投资建议是未被纳入的重要项目,这些项目主要跟踪美股,几种类型的保险也未被纳入。美联储官员们此前曾指出,这一指标比整体指数更能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在X平台上发帖称,虽然12个月的PCE指标为2.3%,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但6个月和3个月的年化通胀率却在3%左右。

Timiraos还指出,2月份核心PCE数据大幅上调,从0.37%上调至0.50%,使得6个月的核心PCE年化通胀率维持在3%,3个月核心PCE的年化通胀率维持在3.5%,两者均高于12个月核心PCE年化通胀率的2.6%,该数据非常接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细分类别来看,Timiraos表示,与疫情爆发前的十年相比,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的超调主要来自非住房服务:核心商品通胀率上涨13个基点,住房通胀率上涨26个基点,核心非住房服务通胀率上涨66个基点。这些通胀率并不需要全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才能达到2%的通胀目标,因为疫情前核心通胀率平均为1.6%。

美国3月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

美国3月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上涨0.7%,为自2023年初以来的最大增幅,预期为上涨0.5%,前值为上涨0.1%。美国3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上涨0.7%,预期为上涨0.6%,前值为上涨0.4%。消费者支出数据显示出家庭为赶在新关税生效前积极消费。

 

美国3月个人收入环比上涨0.5%,预期为上涨0.4%,前值为上涨0.8%。实际可支配收入录得一年多以来的最大增幅,对经济构成支撑。这一增长帮助推动了消费,特别是在汽车和其他耐用品方面的支出达到自2023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类支出也出现反弹,尤其是在外出就餐方面。

美国3月储蓄率从2月份的4.1%降至3.9%,而2月份的数据是从4.6%下调的。

分析点评

分析指出,美国3月PCE报告显示出通胀放缓与健康消费的组合。在特朗普总统的关税大规模生效之前,美国经济状况良好。

通胀放缓对市场来说并不意外,他们可以利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其他官方数据估计出PCE通胀。最新的PCE数据并未显示出关税政策宣布以来,物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的相关贸易政策将重新加大价格压力,进而抑制消费支出。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将在未来几个月推高物价,但他们对关税引发的通胀将持续多久意见不一。金融市场的预测倾向于通胀上升相对短暂,一些投资者押注关税将给美国经济降温,抑制物价上涨。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预计企业会将部分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一些零售商表示,由于消费者在多年持续通胀后显现疲态,他们将被迫承担部分成本。像快时尚巨头Shein和宝洁公司等企业已经在提价或计划提价。而其他一些美国企业,如美国航空集团和通用汽车公司,则因不确定性上升而撤回了业绩指引。

美国PCE报告公布后,美股跌幅收窄。

周三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收缩,原因是关税实施前进口激增以及消费者支出趋于温和。报告还显示,美国第一季度核心PCE通胀加速至3.5%的年率,为一年内的最高水平。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