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兆易创新今年一季度业绩看上去很美,但应收账款和有息负债同比增幅较大,显示未来业绩增长可能承压。但供应链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这种可能性不大,“兆易创新业务质地不错,就国内来说,属于第一梯队。”
2022-2023年,兆易创新业绩经历两年下滑态势:2022年利润下滑12.16%至20.53亿元,2023年净利润暴跌92.15%至区区1.61亿元。
这种惨相,在2024年得以扭转,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了2024年的业绩景气度。但2024年盈利水平仅为2022年的53.72%,好在经营现金流和净现比指标非常健康。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兆易创新经营现金流分别为20.32亿元和3.36亿元(这个指标有点小问题,后文会提),均超同期净利润,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利润)分别为1.84和1.43;在兆易创新利润最高的2021年,净现比仅0.97。
财报显示,兆易创新在今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4.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21.83%。
尽管这一表现延续了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7.69%、净利润+584.21%的高增长态势,但多项财务指标显示经营压力逐步显现。
首先是毛利率与净利率双双下滑,好在降幅不大:一季度毛利率为37.44%,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净利率12.56%,同比微降0.22个百分点。
这主要源于存储芯片价格涨幅收窄及微控制器(MCU)市场竞争加剧,但兆易创新主营业务韧性看上去非常强,故而受到的影响非常小。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尽管高达21.83%,但与2024年同期的+41.26%相比,却下滑了19.43个百分点。
其次,现金流承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6.4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仅0.51元,反映出应收账款增长(同比+31.01%)及存货周转效率放缓的影响。
第三,有息负债激增,短期借款同比增长7.98%,有息负债规模达1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2.48%,债务压力上升。但华尔街见闻查阅财报后发现,2025年一季度末,兆易创新账面现金达93.79亿元,创历史新高,说明债务虽同比增幅较大,但偿债应当没什么问题。
兆易创新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核心业务涵盖存储芯片、MCU和传感器三大板块。
2024年报显示,兆易创新存储芯片业务收入51.94亿元,占总营收的70.6%;其中NOR Flash产品全球市占率达15%,位居全球前三。
MCU业务收入17.06亿元,占比23.2%,是中国排名第一的32位Arm通用型MCU供应商,车规级产品已进入比亚迪海豹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传感器业务收入4.48亿元,占比6.2%,主要应用于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
从行业地位看,兆易创新在存储芯片领域与台湾旺宏电子、华邦电子形成直接竞争,在MCU领域则与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国际巨头较量。
兆易创新核心优势在于本土化服务能力和性价比优势,其NOR Flash产品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的出货量傲视群雄,车规级MCU通过AEC-Q100认证并实现规模化量产。
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存储芯片量价齐升但增速边际放缓。2025年一季度延续2024年的增长,但增速从27.39% 回落至17.32%。核心驱动力包括AIPC与网通需求,5G基站建设带动大容量存储需求。
MCU业务,在今年一季度报的表现是国产替代加速但毛利率承压;传感器业务则是稳定增长但规模仍有限。
与台资竞争对手横向对比,兆易创新优势明显,见下表,注:61.37亿元和175.16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3.86亿元和39.54亿元。
兆易创新2024年研发费用达11.22亿元,同比增长13.38%,重点布局DDR4、LPDDR4等高端存储产品及车规级MCU;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68%。
这里的缺陷是,若LPDDR4和车规级MCU未能如期量产,可能影响长期盈利能力。
在存储芯片方面,兆易创新正在加速LPDDR4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能贡献收入;同时该公司正在推进LPDDR5研发,以求拓展AI眼镜、服务器等新兴市场。
MCU业务推进深化车规级产品布局,GD32A7系列计划2025年出货量突破500万颗;同时开发H75E等高性能型号,提升工业控制领域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优化,兆易创新与国内代工巨头合作建设12英寸晶圆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降低代工成本10%-15%。
兆易创新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印证了存储与MCU双轮驱动的战略有效性,但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承压及债务攀升等问题需引起警惕。
在AI终端设备和汽车电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兆易创新若能在LPDDR4量产、车规级MCU渗透率提升及供应链自主化方面取得突破,则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