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出手干预外汇市场,斥资465.39亿港元(约合60亿美元)购买美元,以捍卫港币联系汇率制度。此前,美元兑港币汇率于5月2日触及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
根据彭博自2004年开始统计的数据,这是香港金管局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单日美元购买操作。香港金管局纽约代表处官员亦证实了此项交易,这是也是2020年以来港府首次进行此类干预。
此次干预的直接触发因素是港币汇率走强。5月2日,美元兑港币汇率触及7.75这一联系汇率机制下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迫使金管局采取行动,通过买入美元来阻止港币进一步升值,维持汇率稳定在7.75至7.85的指定区间内。
港币近期强势主要源于美元的普遍疲软。衡量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强弱的彭博美元现货指数,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经历了自2022年以来表现最差的月份,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达6.5%。
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引发的金融市场震荡,导致部分投资者对美元避险地位产生疑虑,共同促成了美元走弱以及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出的趋势。
在2022年和2023年,金管局曾多次因港币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而入市卖出美元。此次大规模买入美元,清晰地展示了联系汇率制度下金管局维护汇率稳定的双向干预能力。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LERS)设立于1983年。2005年,该制度经优化后确立了7.75港元(强方兑换保证)至7.85港元(弱方兑换保证)兑1美元的明确交易区间。历史上,该制度虽屡次受到知名投机者的挑战,但始终表现稳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