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

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国盛证券认为,单一国家选择减持美债作为关税反制措施,大概率只会导致美债短期波动加大,不会驱动美债收益率持续大幅抬升。除非美国债务上限始终无法解决、政府被迫长期停摆(可能性很低),否则无需担心美债偿付能力不足。海外国家温和减持的情况下,美债走势依然由基本面因素主导。

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部分观点认为海外国家可以采取抛售美债的方式来反制,虽然近期关税有所缓和,但尚不能排除后续是否出现反复。由于目前美债规模十分庞大,市场担忧一旦海外国家抛售美债,可能导致美债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本文从美债期限结构与投资者结构、到期分布与偿还压力、交易规模与外国减持复盘这3大维度,详细分析了美债市场的运行状况,并对潜在抛售风险做出评估。

核心观点:

单一国家选择减持美债作为关税反制措施,大概率只会导致美债短期波动加大,不会驱动美债收益率持续大幅抬升,理由主要有4点:

1、过去三年美债发行中短债占比超过80%,这决定了美债到期是“滚动式”高峰,今年1-5月美债到期规模与去年同期相近。目前美国政府杠杆率约112%,在发达经济体中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仍有继续加杠杆的空间。因此除非美国债务上限始终无法解决、政府被迫长期停摆(可能性很低),否则无需担心美债偿付能力不足;

2、目前美债存量规模36万亿美元,日均成交规模1.4万亿美元,海外国家中持有美债最多的日本其持有量约1.1万亿美元,中国持有量仅7654亿美元。因此,美债市场规模极其庞大、且成交十分活跃,而单一海外国家持有的美债数量相对有限,难以持续操纵美债走势;

3、美债作为重要的外汇储备资产,可选的替代品十分有限。主要国家持有的美债数量普遍是其黄金储备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即便抛售美债换取黄金也需要较长时间,这决定了海外国家减持美债的速度不会很快;

4、参考历史经验,海外国家温和减持的情况下,美债走势依然由基本面因素主导。如果关税再度反复,美国衰退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将会重燃,这也会抑制美债收益率的上行空间。

正文如下:

1、美债期限结构与投资者结构

>期限结构:美国国债期限可大致划分为短期(1年以内,也称T-Bills)、中期(1-10年,也称T-Notes)、长期(10年以上,也称T-Bonds)。存量角度看,截至2025年3月,短期国债占比21.5%,中期国债占比51.8%,长期国债占比17.2%,此外还包括TIPS债券和浮动利率票据,规模较小。增量角度看,2023年以来,美债发行中短期国债占比基本保持80%以上。通常而言,美国政府为降低负债成本,往往会在低利率时发行更多中长期国债,而在高利率时发行更多短期国债。

>投资者结构:截至2024年12月,美债第一大投资主体是海外投资者,包括海外市场机构和海外央行,占比高达33.0%;其次分别是共同基金19.3%、美联储14.7%、个人投资者10.3%、银行8.6%等。美债海外投资者中,海外央行占比约43%,海外私营部门占比约57%;海外投资者国别分布方面,截至3月,日本占比最高达12.5%,其次是英国8.6%、中国大陆8.5%、加勒比国家7.5%,其余国家和地区占比均在5%以下。

2、美债到期分布与偿还压力

>到期分布:由于年内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目前美国新发行国债以超短期限为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站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往后观测,均是未来2-3个月美债到期量最大,之后会明显减少,因此美债的到期高峰其实是“滚动式”的。实际上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债每月到期规模就已出现连续大幅攀升,今年1-5月,美债累计到期规模为12万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到期规模为11.5万亿美元,因此,目前为止美债到期压力并未明显高于去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国债规模已在年初达到法定债务上限,目前国债只能存量续作、不能净新增,这限制了国债发行规模。美国国会需要在8月之前通过法案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否则政府将被迫停摆。而一旦债务上限提高或暂停,美债发行规模将明显增加,后续到期压力也会加大。

>偿还压力:美国国债到期后,基本都是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理论上讲只要能一直发债,就不存在偿还问题。不过,如果政府债务规模过于庞大,会受到国会和民众的反对;同时如果利率水平高企,会导致付息压力过大,进一步压缩未来的财政空间。从政府杠杆率来看,截至2024Q3,美国在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最高的日本大约是美国的2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仍具备继续加杠杆的空间。从付息压力来看,2024年美国政府净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1%,已接近90年代初的历史最高点3.2%。因此,美国财政现状是:高利率+高赤字的背景下,付息压力高企,不断滚动续作导致债务规模膨胀过快,但还远未达到无以为继的地步。

3、美债交易规模与外国减持复盘

>交易规模:2022年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债日均成交额连续大幅攀升,但成交额占存量规模的比重(换手率概念)并未大幅提高,反映出成交额的攀升主要是由于规模膨胀。截至4月,美债日均成交额达1.36万亿美元;作为参照,截至3月海外国家中持有美债最多的日本,其持有规模约为1.13万亿美元。换言之,美债日均成交额超过任何单一海外国家持有美债的规模,这还是包括了海外私营部门的情况下,若只考虑海外央行的持有规模,则相差会更多。此外,若海外国家选择抛售美债,必然要换取其他资产作为外汇储备,黄金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但黄金市场的体量要小于美债市场,各国持有美债的规模也远高于黄金储备,将美债转化为黄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抛售节奏也不会很快。

>减持复盘:中国自2015年“811汇改”后开始持续减持美债,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减持节奏并未明显加快。经过多年减持,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最高1.3万亿美元降至2025年3月的不到8000亿美元。日本自2000年以来共有3轮减持美债,第一轮是2005-2008年,第二轮是2015-2018年,第三轮是2022年至今,但长期看日本持有的美债规模仍呈现上升趋势。复盘中日减持时期的美债表现可以看出,美债收益率的走势基本和美国经济、通胀、货币政策高度一致,并未出现因中日减持而脱离基本面大幅上行的情况。

4、结论:外国抛售对美债的冲击有限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如果后续关税出现反复、外国选择减持美债,大概率不会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大幅抬升,理由主要有4点:

(1)除非美国债务上限始终无法解决、政府被迫长期停摆(可能性很低),否则无需担心美债偿付能力不足;

(2)美债市场规模极其庞大、且交易十分活跃,单一海外国家持有的美债数量相对有限,难以持续操纵美债走势;

(3)美债作为重要的外汇储备资产,可选的替代品十分有限,即便是黄金也需要较长时间来转换,这决定了海外国家减持美债的速度不会很快;

(4)参考历史经验,海外国家温和减持的情况下,美债走势依然由基本面因素主导。如果关税再度反复,美国衰退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将会重燃,这会抑制美债收益率的上行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结论建立在海外国家单独行动、并且依然保持理性的前提下。如果关税反复的程度引发了“众怒”,导致主要国家选择联合抛售美债作为反制手段,同时采取最激进的抛售速度,可能会对美债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无法预料的巨大冲击。

本文作者:熊园、刘新宇,来源:熊园观察,原文标题:《三大维度看,美债抛售风险有多大?【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