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大师课整理了要点如下:
核心观点: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影响有限,短空长忧。短期冲击有限、反应滞后,市场学习效应显著。真正值得担忧的是美国财政与债务问题的中长期演化,这将持续牵动美元、美债等资产表现。
- 美股与美债走势分化,源于对“政府信用”与“企业盈利”的不同预期。美股上涨反映对减税政策下企业盈利的乐观。美债下跌则源于对政府债务持续扩张的担忧——这是一种政策双刃剑效应。
- 特朗普经济学的两大主线:对外孤立 + 对内去监管。对外:“双重高墙”策略(反移民+反全球化)可能削弱美国长期经济活力。对内:借鉴里根式去监管,提升供给端效率,有助于压制通胀并激发增长。
- 特朗普施政将进入对内政策推进难期,政策风险加剧。减税法案虽受市场欢迎,但推动过程受制于国会博弈和财政可持续性。美联储的紧缩立场将进一步削弱财政刺激的边际效应。
- 美债短期机会优于黄金,但黄金中长期更具配置价值。黄金牛市尚未走完,但短期涨幅透支预期,需谨慎。美债已被超调,具备短线避险与交易价值,尤其在降息预期明确之后。
- 欧洲资产受青睐,全球资本“去美元化”趋势增强。投资者对美联储政策失望,转向欧洲股市等非美资产。去美元化背景下,欧洲资产将是重要配置方向,特别是结构性复苏受益行业。
- 人民币汇率维持震荡,人民币资产具备结构性重估机会。美元偏弱+出口压力制约,人民币汇率趋稳。内部托底政策持续,人民币资产有望在风险偏好修复中重估价值、迎来反弹。
- 中欧合作空间大,出口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欧洲对消费电子、计算机设备、基础设施重建等有实质性需求。若中欧取代部分美欧贸易结构,中国出口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量。
1、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会对美国资产造成较大影响吗?
事件背景有三:
一,穆迪是最后一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二,标普最早在2011年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惠誉则在2013年左右跟进。
三,穆迪的下调动作被认为“姗姗来迟”,比其他机构晚了很多年。
短期影响有二:
一,由于资本市场存在学习效应,市场对评级下调的反应可能相对缓慢。
二,短期内对美国资产的冲击会存在,但不会像预期的那样剧烈,冲击可能会很快消散。
中长期影响而言,评级下调背后反映出的是美国经济的中长期问题,尤其是美国政府的财政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债务问题,这些问题牵动着美元、美债等各类美国资产的走势。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回应或看不到政府的解决态度,去美元化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短期来看,评级下调的冲击可能会较快消散,但中长期的根源问题尚未消除,对美国资产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存在。
2、美股持续上涨,美债大幅下跌,反映了怎样的交易逻辑?
这种背离现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有其内在逻辑。
一方面,美债价格的大幅下跌反映出市场对美国政府信用的担忧在逐渐增加。政府信用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财政问题和债务问题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美债的价格走势。
另一方面,尽管对政府信用存在担忧,但市场对企业的经营前景预期仍然相对较强——这种预期的差异就导致了美股和美债走势的分化。
第二点,“大而美”法案。该法案的核心是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计划在未来十年内为美国企业和居民减税约4万亿美元。同时,该法案计划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的支出,并将美国的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以满足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
减税政策直接促进了企业盈利,增强了市场对美股的信心。企业从政府让出的利润中受益,推动了美股的持续上涨。
对美债的影响而言,代价是政府债务进一步增加。穆迪在下调评级时指出,美国政府没有显示出控制债务或实现收支平衡的努力,而是不断通过举债来筹集收入。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导致市场对美国政府信用的担忧上升,美债价格因此走弱。
总的来说,美股和美债走势的分化主要源于市场对美国政府信用和企业经营前景的不同预期。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在促进企业盈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政府债务的进一步增加——这种政策的双重影响导致了美股的上涨和美债的下跌,反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中长期问题的担忧。
3、基于财通宏观·陈兴团队的深度系列报告《特朗普经济学》,投资者该如何理解特朗普100多天以来的施政逻辑?
我们自特朗普参选初期就开始系统分析其政策逻辑。
研究发现,特朗普的施政可归纳为两条主线——对外孤立主义与对内去监管。
一,对外政策。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孤立主义倾向,试图通过“双重高墙”将美国与世界隔离:一是通过限制移民构建“人口流动的高墙”,二是通过关税壁垒建立“贸易的高墙”。这种策略并非历史首创——美国曾多次尝试孤立主义,但每次均伴随美元走弱和经济活力下降。当前政策若持续,可能削弱美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动摇其全球霸权地位。
二,对内政策。特朗普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的小政府理念,在金融、能源、科技等领域大幅放松管制。这一思路借鉴了里根时期的经验,旨在通过减少政府干预释放经济活力。其影响可能体现在三方面:提升企业效率;通过增加供给抑制中期通胀压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三,总的来说,孤立主义政策或成“双刃剑”,短期虽迎合部分选民,但长期可能导致美元疲软与国际地位下滑。而去监管政策值得期待,若能有效落地,有望通过供给端改革提振经济,但需警惕放松监管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4、未来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心在哪?还会给市场惊喜或惊吓吗?
首先,特朗普政策重心以对外政策优先。特朗普上任初期主要推行对外政策,如关税措施,因为这些政策在总统职权范围内,受约束较小。未来政策重心将转向对内,尤其是减税法案的推进。对内政策面临挑战。
对内政策需要通过国会批准,面临意见统一的挑战,不仅仅是总统一个人说了算。尽管特朗普有意推动减税法案,但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投票中初步被否决。此外,共和党内部分强硬派希望在减税法案中加入或推翻民主党的一些举措,如削减低收入国民的医疗补助计划和废除绿色能源建设计划,认为特朗普的法案过于折中。即使在党内,协调各方意见也非易事,这使得对内政策的推出流程可能充满波折。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减税政策虽有利于企业和居民收入改善,但会带来财政压力,关键在于如何与财政可持续性平衡。
市场影响而言,总统和国会的政策相对统一,但美联储目前与总统政策存在冲突。如果美联储保持紧缩态势,政策效果可能会被抵消。在当前环境下,如果美联储继续紧缩,政策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资产波动性可能上升,市场趋势难以确定。
因此,减税政策的推进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是关键。如果美联储保持紧缩,政策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市场波动性可能上升,难以形成确定性趋势。
5、特朗普政策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哪些深远影响?美联储会被迫降息吗?
美国当前的经济本身没有特别大的问题。特朗普的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大的拖累。特朗普的去监管政策借鉴了里根政府时期的做法,通过放松管制来压制通胀。里根时期通过去监管将许多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压低了30%~50%,对通胀的压制效果显著。
如果美国经济状态相对较好且通胀压力不大,那么特朗普的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美联储过去加息的影响并非在加息过程中立即显现,而是在加息停止甚至开始降息后才逐渐体现。这是因为企业和居民的负债调整较慢,而资产收益调整较快。加息的滞后影响导致美国经济面临压力,这种压力在加息停止后才逐渐显现。
特朗普曾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过冲突,最终鲍威尔让步。预计今年美联储可能会被迫降息。如果美联储被迫降息,降息的幅度可能会较大,速度可能会较快。
总的来说,特朗普政策在短期内对美国经济有促进作用,尤其是通过去监管政策压制通胀,但长期影响需进一步观察;预计美联储最终会被迫降息,以缓解经济压力,而且降息的幅度和速度可能会较大、较快。
6、未来中欧可能会在哪些方面有更多合作机会?
先来看看欧洲市场需求。分析出口和贸易时,不能仅看进出口金额数字,而应关注贸易的增加值或价值链。从贸易增加值角度看,欧洲的真实需求份额与美国和中国相当,这意味着欧洲市场的需求拉动能力不容小觑。
可能的合作机会有三:
一,消费电子和计算机通用设备。中国在消费电子和计算机通用设备领域对欧洲的出口敞口较大。受益于欧洲经济的复苏,这些行业有望迎来上行机会。
二,出口结构调整。欧美之间存在贸易摩擦,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化工和机械设备依赖度较高。如果欧盟减少从美国的进口,中国的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可能会获得更多出口机会。
三,结构性增量需求。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局势带来重建预期,整个欧洲都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将受益于欧洲的建设需求,带来结构性增量机会。
总的来说,欧洲的真实需求不差。从贸易增加值角度看,其市场拉动能力与美国相当。我国可能的合作机会包括消费电子和计算机通用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设备以及化工行业。
7、欧股表现不错,市场似乎开始出现抛弃美元资产,拥抱欧洲资产的现象,这种情况是否可持续?
自4月关税冲击以来,欧洲股市表现强劲,连涨5周。市场开始出现抛弃美元资产、拥抱欧洲资产的现象,尤其是欧洲股票市场。
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一,去美元化趋势。当前市场的主要逻辑是去美元化,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非美元资产。二,资产配置调整。投资者更关注非美国家的风险资产,尤其是欧洲股市,而非传统的美债等美元资产。
关键变量是美联储政策。美联储目前的政策对美国资本市场较为不友好,担心通胀风险,暂停降息。在这种政策环境下,投资者看不到特别好的投资机会,因此转向欧洲等非美市场。
总的来说,当前抛弃美元资产、拥抱欧洲资产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尤其是欧洲股市的表现。美联储的政策动向是关键,如果美联储传递降息或鸽派信号,市场可能会出现短期波动。长期来看,去美元化的趋势可能仍会持续,但需关注美联储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8、目前形势来看,下半年金价怎么走?黄金投资仍是好选择吗?
一,黄金适合中长期配置,不太适合短期交易。
二,根据历史经验,从1970年以来,黄金牛市往往持续十年左右。例如,1980-1990年和2000-2012年都是大的黄金牛市。本轮黄金牛市从2018年开始,从时间上看尚未走完。
三,逻辑分析上,黄金价格一旦上了一个台阶后就不会下来,如1000美元和2000美元的关口。从时间和价格空间上看,黄金仍有上涨机会。过去黄金价格与美债实际利率呈反向关系,但本轮黄金上涨中,这一框架失效。通过量化模型分析发现,美债实际利率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力减弱,而央行购金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黄金储备的中位数约为15%,而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仅为5%左右,差距较大。这意味着央行购金的趋势仍将持续。
四,当前黄金价格已经积累了很多因素,包括地缘冲突和降息预期,导致价格冲高。近期地缘冲突有缓和态势,降息预期也在往后拖,这可能对黄金价格形成短期压力。
因此,短期内还是对黄金价格持谨慎态度,投资黄金的性价比相对不高。
9、美债VS黄金,谁的上涨空间更大?
黄金:中长期看好,但短期内黄金价格已经处于较高位置,上涨空间有限。
美债:中长期不如黄金坚实,但从短期交易角度来看,美债的机会可能更大。
美债当前面临抛售压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美元走弱的影响,美元走弱与美债抛售有一定联系,但核心问题是美联储的政策倾向。
二是美联储政策的鹰派倾向,美联储目前政策偏紧,没有降息预期,导致美债利率难以下降。
三是海外投资者的困境: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面临汇率损失,因为美债利息以美元计价,换成本币后会有亏损
四是资本利得的期望:投资者期望通过资本利得来弥补汇率损失,但美联储的鹰派政策使得美债资本利得难以实现。
从性价比角度来说,美债价格下跌后,票息已经较高,性价比相对提升。预计美联储后续可能会被迫迎合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采取降息措施。一旦美联储降息,美债价格有望上涨,从而提供更大的上涨空间。从短期避险属性来看,美债可能比黄金更有吸引力。综合来看,尽管中长期更看好黄金,但在当前时点美债的短期交易机会更大。
10、在当前去美元化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资产怎么走?
人民币汇率走势方面,
当前,人民币汇率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整体呈现偏震荡的态势。在特朗普政策背景下,美元整体呈走弱趋势。人民币盯住美元,美元走弱减轻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因此人民币不会太弱。如果人民币汇率过强,会增加出口端的价格压力,带来经营压力。因此,人民币也不会太强。
在美元走弱和出口压力的双重影响下,人民币汇率预计维持在当前水平,偏震荡态势。
人民币资产走势方面,
中美关税问题正在向谈判和缓和的方向发展,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部政策环境对人民币资产的压力在减弱。
尽管外部关税问题有所缓和,但国内托底政策仍在持续推出,力度并未减弱,内外政策共同扶持人民币资产。
在前期风险偏好压制的情况下,人民币资产面临重估机会。人民币资产不仅有高质量的资产,还有稳定的央企红利类资产,资产类别丰富,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
综合内外政策环境,人民币资产后续走势相对乐观,国内风险资产大概率有较好的受益机会。
总的来说,在美元走弱和出口压力的平衡下,人民币汇率预计维持偏震荡态势,既不会太强也不会太弱。而随着外部关税问题缓和,内部托底政策持续,资产类别丰富,面临重估机会,人民币资产后续走势相对乐观,风险资产有较好受益机会。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见闻大师课·年度会员】权益中的直播专栏「大咖会客厅」
了解更多大师课会员权益,请点击此处或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