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黄昱
成为首家破百亿的国货美妆企业之后,珀莱雅并没有停止变革,仍继续着一系列的人事调整。
最近,珀莱雅发公告称,王莉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职务。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而王莉原定任期至2027年9月12日,此番辞职,则意味着提前离任。
同时,珀莱雅还表示,王莉辞职之后,暂由董事长侯军呈、总经理侯亚孟分别代行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职责。
王莉于2018年加入珀莱雅。在此之前,1978年出生的她已经在多家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进入珀莱雅后,其职位也是直接从财务负责人开始。
三年后,王莉走上更为关键的岗位。
在2021年9月,王莉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全面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以及对外信息披露等重要工作。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王莉的税前年薪为293.3万元。
从业绩来看,王莉任期内的珀莱雅,营收从2018年的23.6亿增至2024年的107.78亿,净利润从2.87亿增至15.52亿,毛利率升至71.39%,线上渠道占比从不足50%提升至95%。可见,王莉见证了珀莱雅增速最快的一段时期。
梳理发现,王莉的辞任仅是这家百亿美妆帝国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从2024年开始,这家公司就经历着剧烈的人事变动。
2024年1月时,珀莱雅首席营销官(CMO)叶伟离职,其主导的“早C晚A”理念成为很多消费者对于珀莱雅最初的认知,也正是相关系列产品的爆火,推动珀莱雅营收从2018年的23.61亿增至2023年的89.04亿。
到同年7月,珀莱雅首席科学官(CSO)魏晓岚也离职了。其在任不足两年,曾负责研发体系升级,离职后研发由联合创始人曹良国接管。有行业人士认为,魏晓岚的离职可能对珀莱雅的研发战略和产品创新产生一定影响。
最关键的人事变动发生在2024年9月。当时,珀莱雅联合创始人方玉友卸任董事及总经理,由实控人侯军呈之子侯亚孟接任,这也标志着“创二代”正式掌权。
一般而言,公司交班前后也总是会伴随着人士密集变动。
研发领域的继任者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有了新的人选。
去年11月,前上美股份CTO兼全球首席科学家黄虎加入珀莱雅担任首席科学官。而首席研发创新官由孙培文在今年2月开始担任,其去PMPM之前的职务是上美股份全球研发总监。另外,上述两人还都有宝洁的工作背景,也就是说国际化背景丰富。
除此之外,珀莱雅还直接挖来曾任雅诗兰黛基础科学研究副总裁的Lieve Declercq,担任首席科学顾问、欧洲科创中心副总裁。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珀莱雅密集的换代与二代掌权紧密相关。而从接替高管的背景来看,又可以看出浓浓的国际化氛围。
去年,尽管其营收突破百亿,但增长正在放缓。2024年营收与净利的增幅却分别下降至21.04%与30%。作为对比,此前几年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在40%以上。
到了今年一季度,这种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珀莱雅实现营业收入23.5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82亿元增长了8.13%;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0亿元,增长了28.87%。与去年全面相比,增长进一步放缓。
这也意味着,在国际巨头长期强势、国内后辈以新技术攻擂的背景之下,珀莱雅此前卷营销的增长方式变得难以持续,亟需找到新方向。
而从核心人事变动来看,珀莱雅正在加强研发能力,加强国际化能力。
在Lieve Declercq到位之后,珀莱雅还官宣了由孙培文、黄虎、Lieve Declercq及上海研发中心负责人常晓维等国内国外行业人士组成的“研发天团”。
这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此前外界对于珀莱雅研发不足的质疑。连续两年,稳占营收榜首的珀莱雅其研发占比连续在一众国产美妆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数,2023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仅1.96%,2024年研发占比下滑至1.95%。
而王莉的辞职,也有市场人士认为,这是珀莱雅当前在财务方面,更需要有国际并购经验的人才。
珀莱雅的频繁人事变动,本质是一场“新老交替”下的权力过渡,也是一场公司完成迭代的必经之路。
而自古创业容易守业难,接班后的二代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掌舵一个刚跨上百亿的企业之后,二代们还面临着如何在维持线上优势的同时补齐线下短板,在“营销驱动”惯性中,补齐研发短板,并在国际巨头与国货新锐的夹击中保持领跑。将二代的接班,打造成珀莱雅迈向国际化的起点。
从流量红利到科技内卷,从性价比到品牌溢价,国产美妆的崛起不再靠单一爆款,而是需要体系化的创新方法论。而要驶向国际化,考验的还有还有珀莱雅的组织能力、体系化运营能力等。
人事更迭之后,就看珀莱雅具体的表现了。而这场战役,也注定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