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历时七年、砸下数十亿美元才推出了首款自研基带芯片C1,一份新近研究报告却试图打破苹果的技术神话。它显示:在覆盖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蜂窝网络环境下,首款搭载C1的智能手机iPhone 16e无论是下载和上传速度都远逊高通芯片驱动的安卓设备。
由高通委托Cellular Insights Inc.进行的上述智能手机评估研究显示,iPhone 16e在纽约市T-Mobile的5G网络上表现令人失望。报告指出,虽然C1在理想条件下表现尚可,但在"下一代调制解调器应该表现出色的场景中"却明显落后。
报告强调,对于在密集城市、室内或上行链路密集环境中使用设备的用户来说,更好的5G性能"不仅是理论上的,而是可量化、可重复且具有运营意义的"。
Cellular Insights的研究报告显示,相比iPhone 16e,两款价格相近、使用高通芯片的安卓手机在数据下载速度上的差距最高可快35%,在信息上传速度上,最高则快91%。当网络繁忙或手机距离信号塔较远时,这种差距更为明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测试中iPhone 16e在仅仅两分钟的测试间隔内就出现“明显发热”和“屏幕急剧调光变暗”的现象。这一表现与苹果CEO库克此前宣称C1是“iPhone有史以来最节能的调制解调器”形成鲜明对比。不过,报告并未说明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是否能够感受到数据通信速度的下降,也没有讨论电池续航等问题。
报告公布当天,美东时间5月27日本周二,高通和苹果的股价午盘均保持2%以上的涨幅,在欧盟与美国首脑和官员通话释放欧美贸易战缓和的信号后,追随美股大盘反弹。
高通的精准反击
这份研究报告的时机颇为微妙。高通正在向其最大客户之一苹果发起攻击。苹果历史上贡献高通约20%的收入,在iPhone 16e推出前,高通一直是iPhone产品线的独家调制解调器供应商。
高通此前已告知投资者,预计来自苹果调制解调器销售的收入最终将降至零,但公司将通过扩展到其他领域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媒体称,苹果仅在2022年就向高通支付了72亿美元的授权费。
从技术规格来看,C1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媒体称,C1仅支持四载波聚合的低频6-GHz网络,峰值速度约为4 Gbps;而高通X75支持五载波聚合低频6-GHz网络,加上十个毫米波载波,理论速度可达7-10 Gbps。
七年征程的代价与妥协
苹果的基带芯片征程始于2017年对高通的诉讼,当时苹果指控高通收取过高的专利费用。经过与英特尔的失败合作后,苹果在2018年启动了自研基带项目,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团队2200多名员工和超过17000项技术专利。
然而,这个项目面临重重挑战。前苹果无线总监Jaydeep Ranade曾表示:"仅仅因为苹果制造了地球上最好的芯片,就认为他们也可以制造调制解调器是荒谬的。"
C1最终的妥协明显可见:iPhone 16e在全球范围内都不支持5G毫米波技术,这在美国市场可能影响其在商场、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的网络表现。
市场影响与未来博弈
尽管性能存在差距,但C1在能耗方面确实有所突破。苹果官网称,iPhone 16e的视频播放续航最长达到26小时,不仅领先配置相当的iPhone 16(22小时),还接近iPhone 16 Pro的27小时。
苹果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y Srouj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打造了一个跨越世代的平台。C1只是一个开始。"根据苹果的规划,明年的C2将补齐毫米波短板并在所有iPhone上推出,而C3的目标是超越高通基带。
但高通委托Cellular Insights进行的研究提醒市场,苹果在基带技术上的追赶之路可能比预期更加艰难。当苹果试图通过自研基带削减成本、提升利润率时,性能差距可能成为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技术博弈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苹果未来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