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重点车企供应商!工信部出招:支付账期超过60天可反映

每日经济新闻
工信部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主要受理4类问题:重点车企付款期限超过60天、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强制企业接受商业汇票支付方式、其他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9日)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窗口主要受理4类问题:

一是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60天;

二是重点车企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出具检验或验收合格证明等方式变相延长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货款作为支付条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项;

三是重点车企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

四是重点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的其他问题。

 
图片

据央视新闻,近期,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等17家重点车企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社会反响良好,相关承诺如何进一步落实兑现备受社会关注。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王铁:本次开通窗口的目标非常明确,目的就是要受理中小企业收款周期的问题,推动重点车企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支付方式。这一举措通过打通中小企业诉求的反馈渠道,督促重点车企履行账期承诺等方式,将有效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在实处,增强中小企业的信心和发展活力,对构建更加健康、公平、诚信的汽车产业生态至关重要。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指导行业机构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汽车企业供应商货款支付流程,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月10日晚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汽车生产企业分别发表声明,就“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作出承诺。

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20日报道,记者采访多家汽车供应商发现,大家普遍对车企缩短账期表示欢迎,但对能否如期落地持谨慎态度。

“目前还没接到整车厂客户缩短账期的通知,公司当前有大量货款仍未收到,而且已经超期很久了。尽管车企承诺60天账期,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很大空间,未必都能顺利实现。因为付款流程比较复杂,包括交付、验收、开票、支付等多个环节,比如在验收环节上拖延一段时间,就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60天账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位从事多年汽车销售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整车制造不同于快消品生产,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至少需要180天的周期。更复杂的是,供应商需要先在主机厂附近自建仓库备货,但付款必须等车辆完成组装并开票后才能启动,这就形成了账期积压。”

他特别指出了汽车行业特有的风险:“比如车企年初要求供应商按50万辆销量备货,但若实际只卖出20万辆,剩余30万辆的零部件货款就面临结算难题。这些库存既不能立即变现,又占用了供应商大量资金,本质还是多数车企依旧秉持‘以产定销’的理念。”

对此,四维图新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车企缩短账期肯定是利好,但关键看如何落实。供应链目前所面临的是零开发费、价格战、超长账期、信誉挑战等一揽子系统性问题。好不容易等到付款了,又会面临商业承兑汇票等支付方式的问题,最终拿到手还要几个月,而且还有可能会被扣钱。

根据记者观察,在汽车行业现有的结算体系中,车企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向供应商付款,包括现金、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商业承兑汇票的本质是企业自己承诺付款的纸面信用,没有银行担保、不具备刚性兑付能力,二级市场接受度低、信用风险高,最长付款期限是6个月。

截至6月19日,17家承诺“60天账期”的车企中,北汽、上汽两家国企还进一步承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但供应商对执行细节仍存疑虑。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车企在执行阶段,合同上虽然会标明项目结束验收完毕收到发票后60天付款,验收、审批等环节可能会比较缓慢,并且60天内能否付全款也要打个问号。

本文作者:黄胜,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原文标题:《利好重点车企供应商!工信部出招:支付账期超过60天可反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