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益110%,永赢基金单林:创新药还会出现波动,但产业趋势不变,三个方向是重点

投资作业本Pro
65
肿瘤、减重、慢病相关迭代方向

近日,永赢基金单林分享了对创新药后市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创新药此轮产业趋势,类似 2018-2019 年 CXO 板块的爆发逻辑,本质是产业长期耕耘后势能的集中释放。 其周期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创新药板块的活跃,核心驱动力在于产业周期的“收获季”。

2、展望下半年,在全行业资产比较下来,我们认为创新药仍是确定性比较强、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

3、这些技术领域——肿瘤方向、减重领域、慢病相关迭代方向,以及一些尚未被突破的全新领域,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4、创新药虽然是一个具有长期逻辑的板块,但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

单林,博士,4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研究员;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药研究员。2023年加入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其管理两只产品,分别是永赢医药健康和永盈医药创新智选。其中永盈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今年来涨幅110.14%,同类4507产品中位居第5。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专注布局医药行业,集中于创新药方向。


单林从业时间不长,未来管理产品业绩会如何,管理基金能力如何,可点击作业本航海指数进行查阅。

课代表结合单林近日的公开分享、直播及季报观点,整理精华内容如下:

创新药行情的爆发源于多重因素共振

起点优势显著:医药板块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调整期,行业或企业层面的积极变化都可能引发估值修复。周期叠加赋能:我国创新药早期研发投入已进入上市、商业化与医保兑现期,产业周期自然兑现;同时医保谈判优化、续约降幅温和,政策周期提供了稳定的盈利预期。

周期叠加赋能:我国创新药早期研发投入已进入上市、商业化与医保兑现期,产业周期自然兑现;同时医保谈判优化、续约降幅温和,政策周期提供了稳定的盈利预期。

外部机遇窗口期:2025-2035 年跨国药企重磅产品专利密集到期,中国创新药凭借竞争力有望填补市场空白,形成全球补位优势。

创新药产业趋势清晰可见,周期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我们对板块后市表现抱有较高信心。

没有只涨不跌的板块,也没有只涨不跌的个股。本质上所有资产都是周期性的。我们只需在产业周期中坚定把握行业变化脉络,找到真正体现创新能力的个股即可。

我们需要的是看得更远、更长,在产业趋势主线上,这才是持续赚钱的路径。在主线投资机会中,即使没买到最牛的个股,拉长时间看,大概率也是能赚钱的,这就是投资主线的重要意义。

医药板块各细分领域均存在周期性机会,回顾近年走势,这一特征尤为明显。2018 至 2021 年,CXO 板块迎来牛市,涌现大批 5 倍、10 倍股,同期消费医疗服务领域也因宏观经济稳健而表现亮眼。

2021 年起,临床实验数据自查与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的政策调整,叠加 CXO 估值高企,行业逻辑切换,中药板块凭借低估值与业绩改善,开启了持续两年半至三年的超额行情。

而当前,创新药或正处于周期轮动的关键节点。

2024 年以来,产业逻辑不断印证,BD 合作推进、医保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有序释放。

企业基本面改善的趋势已逐步显现,这一波产业机会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

站在当前节点,创新药的产业趋势已清晰可见,其周期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短期波动不要在意,创新药产业趋势不会变

近期创新药板块整体情绪保持高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对于此前板块短期经历的横盘调整,我们认为这是市场运行中的正常现象 —— 经历阶段性上涨后,多空力量重新平衡、资金换手消化短期获利盘,反而可能有助于行情更稳健地延续。

当前震荡的原因有很多,我简单分享下看法。

首先,整个市场的投资是有底线的。最近除了创新药意识比较强,还有海外算力,海外AI的持续投入带动了国内很多企业,这也是一个主要方向。

其次是医药创新,医药创新概括下来就是有业绩、有梦想,能及时兑现,空间大,也赶上了产业趋势,是终极机会。

第三是国家最近倡导反内卷,实际上就是三条主线在轮动演绎。

投资人有各自的节奏和结构,对投资标的的预期收益率也不同。比如有些投资人觉得赚10%、6%就可以了,像保险等资金完成全年任务即可;

有些人预期更高;还有的人则希望在产业趋势背景下赚取行业发展的红利。

每个人的想法、参与意愿和行为都不同。如果市场有其他强势方向,比如算力、反内卷等相关板块,确实会有资金的止盈、腾挪、变动,以及smart money的变化,这都很正常。

我认为短期波动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大家一定要相信产业趋势不会变。

关注肿瘤、减重、慢病迭代方向

我觉得投资和钓鱼很像,钓鱼要去有鱼的地方。同样,投资也需要按图索骥,找到能产生大药的方向。这些才是医药基金、创新药基金关注的主流大方向和领域,这类标的胜率和赔率都很高,比随机投资效率高得多

我认为可以聚焦海外MNC哪些大单品即将面临专利悬崖,同时中国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良好生物类似药/生物等效药管线,这是很好的路径。为什么呢?

举个例子,比如K药,去年卖了将近300亿美元,O药卖了近100亿美元。整个肿瘤免疫以PD-1为代表,年销售额已达四五百亿美元。未来这些产品专利到期后,仿制药一旦上市,就需要进行迭代。

基于PD-1的下一代产品,包括PD-1/VEGF双抗、PD-1/IL-2融合蛋白、PD-1/IL-15融合蛋白等细胞因子融合蛋白,都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候选。这些都是明确的技术线索。

市场的走势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除PD-1等迭代技术外,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减肥药物领域。

在海外投资与BD活动中,大型MNC和制药公司的CEO们面临的核心诉求是抵消专利悬崖对收入的冲击,维持增长。因此,他们必然聚焦于能够孕育重磅药物(Blockbuster)的领域。对于市场潜力有限的产品,则无关紧要,缺乏战略价值。

减重领域目前爬坡速度仅次于新冠。小分子口服药、双靶点、三靶点药物,未来还有三靶点口服药、增肌减脂药物,都是这个领域未来迭代和演绎的方向,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再一个是慢病和自身免疫类疾病。这类疾病在中国因为患者和医生教育还没达到欧美水平,但在海外这类药物能释放更大的商业价值。比如很多慢病药物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这也是需要关注的方向。

所以,我认为这些技术领域——肿瘤方向、减重领域、慢病相关迭代方向,以及一些尚未被突破的全新领域,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小结

2025 年二季度,创新药板块表现持续亮眼,涨幅在医药各细分板块中居前。我们认为,创新药板块的活跃,核心驱动力在于产业周期的“收获季”。

创新药此轮产业趋势,类似 2018-2019 年 CXO 板块的爆发逻辑,本质是产业长期耕耘后势能的集中释放。 

回溯过往,国内自 2015 年药政改革以来,创新药企经历了近 乎十年的研发积累,从早期的 me-too,逐步向 me-better,甚至向 FIC、BIC 药品迈进,国产创新药的确 从早期投入转向成果兑现期。

从全球竞争的角度看,跨国药企(MNC)持续 BD 中国创新药是一门“互惠”的生意。

我们坚持“守正出奇”的策略:以“胜率 型资产”为底仓,聚焦那些商业化路径清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它们是板块的“压舱石”。

展望下半年,在全行业资产比较下来,我们认为创新药仍是确定性比较强、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

国内创新药企业有望继续依托优秀的临床数据、持续的产品出海及商业化兑现, 从而带来更好的表现。 

中国创新药的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下的国产创新药正处于产业红利释放的前夜, 而最终能穿越周期的,一定是那些真正具备硬科技实力、能持续创造临床价值的企业。

我们会始终聚焦产业规律与企业基本面,努力把握新一轮全球化创新周期的战略机遇。

与此同时,创新药虽然是一个具有长期逻辑的板块,但前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涨幅,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调整与波动。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作者王丽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