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2025中期业绩: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但传统业务增长乏力
要点概览
• 财务表现:营运收入5,438亿元,通信服务收入4,670亿元,同比增长仅0.7%;股东应佔利润842亿元,增长5.0%,增速较为温和
• 客户规模:移动客户数10.05亿户,其中5G网络客户5.99亿户;有线宽带客户3.23亿户,用户规模基本见顶
• 业务结构:CHBN中HBN收入占比47.6%,数字化转型收入1,569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33.6%,转型成效初显
• 分红政策:中期股息2.75港元,同比增长5.8%,现金分配比例进一步提升
• 关注重点:传统通信业务增长疲软,新兴业务仍在培育期,转型成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中国移动交出了一份中规中矩的中期成绩单,但数据背后折射出的增长困境不容忽视。
从财务数据来看,营运收入5,438亿元的规模确实庞大,但0.7%的增长率暴露了传统电信业务的疲态。通信服务收入4,670亿元的微弱增长,与公司过往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尽管EBITDA达到1,860亿元,同比增长2.0%,但这一增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相当保守。
最值得关注的是用户增长的天花板效应已经显现。 移动客户数10.05亿户,净增仅56万户,这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市场中实在难言亮眼。即便5G网络客户达到5.99亿户,渗透率59.6%,但增量空间已经相当有限。有线宽带客户3.23亿户的规模同样面临增长瓶颈。
不过,公司在业务结构调整方面确实展现了一些积极信号。 数字化转型收入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达到33.6%,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正在逐步摆脱对传统通信业务的依赖,向更高附加值的数智化服务转型。
分业务来看,各板块表现分化明显:
个人市场收入2,447亿元,基本保持平稳,但移动ARPU为49.5元,在流量资费持续下行的压力下,如何提升单用户价值仍是关键挑战。
家庭市场表现相对较好,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7.4%。千兆家庭宽带客户1.09亿户,同比增长19.4%,FTTR客户264%的增长显示了智慧家庭业务的发展潜力。
政企市场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5.6%,移动云收入561亿元,增长11.3%。5G专网收入61亿元,增长57.8%,显示出在B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新兴市场收入291亿元,增长9.3%,其中国际业务收入140亿元,增长18.4%,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从技术投入来看,中国移动在5G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上半年5G网络投资258亿元,累计开通基站259.9万个,保持了技术领先优势。自建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3 EFLOPS,为AI+战略提供了硬件基础。
AI+战略的推进值得重点关注。 公司推出了九天大模型3.0,布局50款行业大模型,AI直接收入实现高速增长。AI+DICT签约项目1,485个,显示了在企业数智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AI业务目前仍处于投入期,距离规模化盈利还有一段距离。
财务质量方面,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838亿元,自由现金流255亿元,为业务转型和股东回报提供了坚实基础。中期派息2.75港元,同比增长5.8%,体现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方面,人口红利消退、传统通信需求饱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持续施压;另一方面,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爆发、"碳硅融合"趋势的兴起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成功实现向数智化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转型方向是正确的,但进展速度和成效仍需市场检验。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在AI+应用落地、政企市场拓展、国际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具体进展,以及这些新兴业务对整体业绩贡献度的提升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移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短期业绩增长可能仍将面临压力,但长期发展前景取决于其数智化转型的成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