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技术创新对物理世界的重构,正从底层悄然发生。这场对数字“新大陆”探索的核心,是用数字化的语言和规则,打破传统体系的禁锢,重新定义和管理我们身边最真实的资产。
8月7日,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数科区块链业务总裁边卓群表示,经过前期在新能源领域的实践验证,蚂蚁数科的RWA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渐成熟。基于这一前提,蚂蚁数科开始稳健推行算力与更广泛金融资产的新探索。
边卓群指出,蚂蚁数科已联合香港持牌机构及生态伙伴,搭起了“一站式代币化发行体系”。
华尔街见闻了解到,蚂蚁数科的对自身的定位,是成一个连接Web2和Web3当中的门户。用边卓群的话来说,是为Web3提供更多的可信的资产,为Web2提供更多的合规的资金。
蚂蚁数科试图构建一个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门户,其目标直指实体经济中最坚硬的价值内核。这不仅是蚂蚁自身的业务延伸,更是对整个数字资产行业未来走向的一次表态。这暗示着,那个依靠纯粹概念和高投机性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在过去,一场围绕“实体价值”的全新竞争已然拉开序幕。
蚂蚁的选择
眼下RWA的浪潮汹涌,波士顿咨询集团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代币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行业内一度弥漫着“万物皆可RWA”的浮躁情绪。
但蚂蚁数科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审慎和克制。“过去一年,我们拒绝了很多RWA的需求,包括农产品、红酒、高端名画等。”边卓群直言。在她看来,选择资产如同移栽树木,不求大踏步,而是要先把根系扎进土壤里。
这种审慎的背后,是对资产价值的深刻理解。8月7日发布的《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2025》(以下简称“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报告指出,成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同时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万物皆可RWA”是一个伪命题。
蚂蚁数科的选择,落在了新能源、算力和金融资产这三大领域。
故事始于一年前,蚂蚁数科的新能源充电桩RWA项目,成功入选香港金管局Ensemble沙盒的首批代表性案例。随后,这一模式被成功复制到光伏、换电、储能柜等领域。
为什么是新能源?因为这类资产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着天然的连接点。通过蚂蚁自研的“区块链+IoT”技术方案AntChain Inside,可以为每一个充电桩、每一块光伏板打上一个数字身份烙印,实时映射其物理状态和运营数据,对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可信管理。
如今,这张网已经连接了超过1500万台新能源设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链上新能源设备网络。这不仅是资产上链的第一步,更是RWA大规模交易的基础。
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功实践,让蚂蚁数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生态系统渐趋成熟。基于此,他们稳健地将触角延伸至算力和金融资产。
边卓群解释道,算力数据中心高度数字化,其使用、收益分配等数据可实时监控,收益透明可验证;而金融资产则具备天然的数字化基因与合规化基础,两者都是RWA的理想标的。
十年磨剑
蚂蚁数科当下在RWA领域大施拳脚,离不开过去十年在区块链技术上“不赚钱”的坚持和投入。
“今天谁能够在区块链的领域里边花十年时间不赚钱?”边卓群在演讲中半开玩笑地反问。这十年,为蚂蚁换来了三个“第一”,即全球区块链专利数连续五年第一、在国内BaaS(区块链即服务)市场份额第一以及经确认高达每秒20万笔交易(TPS)的链性能。
这20万TPS是什么概念?当今天行业还在讨论1万、2万TPS的公链性能时,蚂蚁已经将这个数字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其区块链平台具备了处理金融级海量交易的能力,为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安全流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为了将这套底层能力更好地服务于RWA场景,蚂蚁构建了“两链一桥”的独特架构。所谓“两链”,指的是“资产链”和“交易链”。资产链通过AntChain Inside等技术,在源头确保物理资产到数字孪生的精准刻画,解决“资产可信”的问题。交易链则负责让这些数字化的资产,能够在一个合规、高效的环境下被交易和流转。而连接两者的“桥”,则实现了境内资产与全球资金的高效对接。
在此之上,蚂蚁数科进一步推出了专为机构级场景打造的Layer2网络Jovay。它不仅能显著提升交易吞吐量,还能将用户响应时间缩短到1秒内,同时通过引入AI大模型、零知识证明(ZK)等前沿技术,端到端地保障资产的隐私与合规安全。
华尔街见闻也了解到,蚂蚁数科自研的一条公链计划于2025年9月底正式上线,该公链将能够处理真实交易。今年4月30日,蚂蚁数科向外发布了Layer2区块链Jovay,且明确表示,Jovay是合规机构级区块链,不会发币。
构建新生态
如果说技术是起点,那么“合规发行”则是打通全球流通的钥匙。在这盘大棋中,香港是蚂蚁数科最关键的落子。
香港正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拥抱数字资产。蚂蚁数科的海外总部在今年4月正式落户香港,并签约成为特区政府的“重点企业伙伴”。
“行稳致远,一定是在合规的框架里面。”边卓群在演讲中反复强调“合规”二字。过去一年,蚂蚁数科通过与香港持牌机构的深度协作,已经串联起证券交易(1号牌)、投资咨询(4号牌)、资产管理(9号牌)、稳定币及数字资产托管等全链路环节,一个“一站式代币化发行体系”已然成型。这意味着,企业可以以合规、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在这里完成资产的发行和全球流转。
生态的构建不止于金融层面。蚂蚁数科正联合中国信通院及20余家企业,共同制定实体资产上链的技术规范,这一被视作RWA“类5G标准”的规范将于近期发布。此外,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AI+Web3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则是在为行业的未来储备人才和创新力量。
从技术开源、生态开放,到工具共享和产学研合作,蚂蚁数科正在香港全面拥抱这里的场景需求。边卓群希望,这面印满合作伙伴的“logo墙”能越来越长,因为只有所有人都参与进来,这件事才能真正做成。
接下来,蚂蚁数科的故事能否成功,评判标准并非技术参数的高低,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帮助中国企业完成了从“制造型”向“交易型”的跃升。如果成功,其意义将远超一家公司的商业版图,而是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叙事,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范本。这场从技术出发,意图重构产业价值范式的远征,大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