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投资范式正在重塑美股,其核心力量是一批“逢跌必买”的年轻散户投资者。他们凭借在市场下跌时逆势买入的坚定信念,为市场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支撑。
市场最新的动态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8月初,由于令人失望的就业数据,市场一度出现下挫,但很快就收复了失地。更为显著的例证发生在今年4月,据摩根大通的数据,4月1日后,标普500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约5%,但散户投资者却在此期间创纪录地涌入市场。
数据显示,这种买入力量规模庞大。根据EPFR的数据,在截至4月9日的一周内,美国股票和共同基金录得31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缓冲了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于许多华尔街资深人士来说,这种行为是市场过热的又一迹象,尤其是在大型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之际。
然而,散户投资者的这种韧性可能不仅是短暂的乐观情绪。他们坚守股市的意愿或许比许多市场老兵预期的更为持久,这反过来可能有助于缓和高估值股票最终的均值回归过程,为市场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缓冲垫”。
新一代投资者改写市场逻辑
这一代投资者与前辈截然不同。他们中很少有人记得互联网泡沫破裂或金融危机的惨痛经历。相反,当前这批年轻投资者自开户以来主要经历的是牛市行情,早年投资的成功让他们更敢于承担风险,也鼓励他们在动荡时刻坚持持有。
2022年美联储加息时,标普500指数下跌19%,创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这一度考验了散户"逢跌必买"的倾向。但许多投资者选择了坚守。据EPFR数据,美国股票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当年仍录得270亿美元的净流入。他们很快得到了回报。这次下跌之后,标普500指数迎来了25年来表现最佳的两年。
相比之下,老一辈投资者的记忆截然不同。EPFR数据显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从美国股票基金中撤出了近500亿美元,并且在2009年3月市场触底后,资金流出仍持续了四年之久,导致他们错过了美股史上最长牛市的开端。
财富效应与社会变迁
如今,股票与美国民众的财务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Ned Davis Research的首席美国策略师Ed Clissold指出,今年第一季度,股票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占比飙升至36%,这是自1950年代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持续上涨的股市带来了显著的财富效应。截至2024年底,富达投资(Fidelity)的401(k)百万富翁数量达到创纪录的53.7万人。资深市场观察家、Leuthold Group前首席投资策略师Jim Paulsen表示:
“投资的成功会让人更大胆,你会开始觉得,‘这就是游戏规则,我能承受回调。’”
与此同时,更广泛的社会变迁也在助推这一趋势。交易和博彩在许多美国人眼中已演变成一种娱乐形式。科技进步使得交易各类资产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廉价,一些券商甚至将应用程序“游戏化”,营造出类似赌场的感觉。这种环境让散户投资者保持着高度的参与感。
散户影响力持续扩大
这批散户投资者已成为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近期散户交易在期权总交易活动中的占比徘徊在20%左右,甚至超过了2021年“模因股狂热”时期的峰值。
在股票市场,他们的影响力同样显著。根据券商Jefferies的数据,散户约占股市总交易量的五分之一,虽然略低于2021年的高点,但已是2010年水平的两倍。这种体量意味着他们的集体行动足以对市场走向产生实质性影响。
当然,每一轮牛市终将结束。当市场转折点到来时,越高的估值意味着越剧烈的下跌。华尔街的专业人士普遍将散户的狂热视为市场泡沫的信号,并对当前估值水平感到担忧。
然而,如果投资者心理确实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那么市场可能拥有一个被低估的缓冲。如今这批看涨的新生代投资者,可能会在市场下跌、人人抛售时扮演过去空头回补的角色,通过买入来限制市场的跌幅。嘉信理财的一项客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约8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未来几个月市场出现波动,他们计划逢低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