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航空业正打响一场“全面战争”。
8月15日,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再次走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国泰贵宾室时,他坦言,几乎认不出这里从前的样子。这间曾经迎来送往无数商旅政要的休憩之所,经历了一年多的雕琢,被彻底重塑。
作为项目的“幕后总管”,国泰客运董事彭彧对此感受至深:“作为一个北京人,在家门口有这样一个特别旗舰的贵宾室,我觉得还是感到非常自豪。”
她解释道,团队的目标是将全球一贯的设计理念与本地文化及创新概念相结合,而首次走出香港的“茗茶坊”便是一个典型,“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北京旗舰贵宾室的窗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向世界。”
这间经历了一年多雕琢、占地843平方米的休憩之所被彻底重塑,是国泰航空超1000亿港元庞大投资计划的缩影。
这背后,是国泰试图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在飞机、航线、时刻日益趋同的今天,一家顶级航司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
从万米高空,到寸土寸金的地面,面对航空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国泰航空正给出自己的解题之法。
顶级机场贵宾室的设计,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功能堆砌。国泰此次请来了曾主导设计香港“玉衡堂”的伦敦工作室Studioilse,延续其“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这间位于北京的“家”,其真正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在地化的深刻理解与商业精算。
北京对国泰而言是无可替代的战略要地。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国泰每周有多达56班航班往来于京港两大国际机场,其中仅国泰航空自身,每天就有7对航班执飞首都机场航线。如此高频次的航班背后,是庞大且稳定的高端客流。
为这批高价值客流提供精准的服务,是投资回报的关键。从“风味坊”里一碗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到首次走出香港、旨在输出东方生活美学的“茗茶坊”,国泰在北京的这间“家”里,讲述了一个“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完整故事。目前国泰在内地已拥有23个航点,每周运营超过300对航班,这个故事的覆盖面还在不断扩大。
国泰的投资逻辑,建立在对一个全球性趋势的判断上:旅客愿意为体验支付溢价。
这一趋势并非主观感受,而是国泰从市场一线得到的真实反馈。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在采访中明确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一个显著转变是,许多旅客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可能以前主要坐经济舱的客人,现在会多花一点钱购买我们特选经济舱的位置,以前特选经济客舱的客人会升级到商务舱”。
旅客正用真金白银投票,选择了更优质的服务。这正是国泰下注千亿港元投资计划的底气所在。
除了在硬件和服务上发力,国泰中国内地董事郑家驹则补充了更深层次的布局:“我们会继续努力在内地招聘人才……现在,我们有大约有3000多位内地员工,我们目标是年底可以达到4000人。”从前线的空乘到后方的IT团队,国泰正全方位加大在内地的投入。
无论是北京国泰贵宾室中为独行旅客设计的泰逸椅,还是贵宾室礼宾大使,所有细节都指向一个目标:捕获并锁定这批高净值、高黏性、且愿意为体验付费的旅客。
放眼全球,这场围绕旅客体验的竞争早已从高空延伸至地面。当头等舱和商务舱的硬件配置日益趋同,“地面体验”正迅速成为高端航司的第二战场,一场资本与服务并举的战争已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在这场战争中,国泰并非唯一大笔投入的玩家,其区域内外的竞争对手们同样在重金布局。新加坡航空在2025年4月宣布了一项耗资4500万新元的重大投资,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对其樟宜机场T2航站楼的SilverKris和KrisFlyerGold贵宾室进行全面改造,该项目将使贵宾室总面积和座位数增加50%;卡塔尔航空在8月18日,宣布将在纽约肯尼迪机场(JFK)的新一号航站楼开设其在美国的首个专属贵宾室。这个占地达15000平方英尺的贵宾室计划于2026年启用,标志着其不仅要在空中,更要在对手的核心市场里,用顶级的地面服务争夺最高价值的客源。
从伦敦到新加坡再到纽约,全球顶级航司在近两年的动作高度一致:将地面贵宾室视为品牌价值的核心展示窗口和巩固高端客户忠诚度的关键战场。
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国泰的投资更显其必要性与紧迫性。行政总裁林绍波在采访中坦言,要成为世界最佳的高端航司并不容易,因为业内优秀航司众多,必须在产品和服务的细节上做得更好。
其希望达成的效果是多层次的:强化品牌认知,提升客户黏性,最终驱动高收益增长,通过卓越的地面服务吸引旅客选择更高舱位,从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眼下,市场的逻辑已然重写,激烈的市场竞争取代了复苏期的普涨红利。国泰2025年中期财报便是这场“中场战事”残酷性的最直接体现,尽管国泰航空依旧是“亚洲最赚钱航司”,但压力已现。同时,则是高端舱位的需求和收益率持续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成绩证明,聚焦“体验溢价”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北京贵宾室的焕新,乃至整个千亿港元的投资计划,已非单纯的“锦上添花”,而是巩固并扩大当前盈利势头的战略必然。面对全球同业激烈的竞争,唯有持续投资于这些能够创造差异化、提升客户忠诚度的环节,才能将当前的业绩优势转化为长期的、难以被模仿的护城河。
当高票价的盛宴散场,赢得未来的,不会是那个在价格战中流血最多的企业,而是那个能率先将巨额资本成功转化为可被感知的价值,并最终说服市场为其服务溢价买单的航司。
这不仅是国泰正在回答的问题,更是判断谁能在这场全球航空业“新王座资格赛”中最终胜出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