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鑫集团:SaaS业务收入暴增124%驱动业绩增长

公告小助手

易鑫集团中期业绩分析:SaaS业务爆发式增长,但资产质量承压

核心要点

财务表现:

  • 总收入54.52亿元,同比增长22%,经调整净利润6.48亿元,增长28%

  • 毛利率提升至53%,但信用减值损失激增59%至10.43亿元

  • 管理资产规模达1,121亿元,90日以上逾期率维持1.86%

核心业务进展:

  • SaaS服务收入暴增124%至18.73亿元,促成融资153亿元,成为最大增长引擎

  • 二手车融资交易量增长45%,占总融资额61%,战略转型明显

  • 新车融资交易下降19%,反映公司有意收缩该业务线

发展战略:

  • 金融科技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超60家,核心客户平均收入增长87%

  • 推进AI 3.0战略,计划推出新一代大模型XinMM-AM1

  • 发行首笔可持续发展银团贷款,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建议关注:

  • 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的可持续性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SaaS业务扩张速度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 二手车市场承压下的业务增长质量


业务转型加速,但风险暴露值得警惕

易鑫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特征。收入增长22%背后,是公司战略重心从传统贷款促成向SaaS服务的大幅倾斜。SaaS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124%,促成融资金额同比增长58%,服务费率从8.6%跃升至12.3%,显示出强劲的定价能力提升。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并非没有代价。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减值损失激增59%至10.43亿元,远超收入增长幅度。管理层将此归因于三个因素:资产规模扩大、二手车占比提升以及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而提高拨备覆蓋率。虽然90日以上逾期率维持在1.86%的稳定水平,但绝对损失金额的大幅增长仍然令人担忧。

二手车业务崛起,新车战略收缩

公司在业务结构上的调整策略相当激进。二手车融资交易量暴增45%至22.2万笔,而新车融资则下降19%至14.2万笔。这一"一升一降"的格局反映出易鑫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

面对新车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公司选择"战略性运营精简",专注于与核心主流品牌的合作。相比之下,在二手车领域,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更多长尾客户。这种策略转换的逻辑清晰:新车市场已成红海,而二手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在新车融资中的渗透率达到53.8%,这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特别是配套的电池GAP产品交易量增长44.5%。

科技投入持续加码,AI战略进入3.0时代

易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令人印象深刻。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至1.72亿元,主要用于金融科技团队建设。公司成为首家全面完成DeepSeek框架本地化部署的汽车金融企业,并计划推出新一代代理大模型XinMM-AM1。

AI应用已深度嵌入四大战略领域:营销协调、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及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客户服务方面,AI语音代理处理了近1.2亿次呼叫;在资产管理方面,M1回收率提高了一倍。这些具体数据显示了科技投入的实际效果。

财务状况:流动性充裕但杠杆上升

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56.81亿元,流动性状况良好。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票面利率降至2.26%,创历史新低,显示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受限制现金达302.20亿元,主要为贷款促成服务及SaaS服务抵押现金。

然而,总负债从321.11亿元增至340.59亿元,主要由于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借款增长。公司通过发行股份期权获得资金,期内行使股份期权获得1,141万元收入,但同时派发末期股息8.14亿元,反映出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预期差与风险提示

最大的预期差在于风险成本的快速上升。从财务数据来看,应收融资租赁款预期信用损失撥备从9.32亿元增至9.96亿元,风险保证负债从23.39亿元升至26.30亿元。尽管管理层强调逾期率保持稳定,但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增长表明,要么是拨备政策趋于保守,要么是潜在风险正在积累。

从现金流量表可以看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强劲,从6.34亿元大幅增至15.36亿元,这为公司应对风险提供了缓冲。但投资活动现金流为负4.43亿元,主要用于受限制现金存款和AI技术投入,显示公司在扩张期对资金需求较大。

SaaS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虽然令人鼓舞,但其可持续性仍需验证。服务费率的大幅提升是否会影响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快速扩张是否会稀释服务质量?这些都是需要在后续季度密切观察的问题。

展望下半年,在政策利好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双重推动下,易鑫的业务增长前景依然乐观。但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平衡风险控制与增长速度,将是决定公司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