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2025上半年首次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034.7万元,AI教练日活超15万显转型初效

公告小助手

核心要点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8.22亿元,同比下降20.8%

  • 毛利率大幅提升6.2个百分点至52.2%

  • 首次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034.7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61亿元

  • 期内亏损3543万元,较去年同期1.63亿元大幅收窄78.3%

用户数据:

  • 平均月活跃用户2249万,同比减少24.2%

  • 平均月度订阅会员278.7万,同比减少15.1%

  • 会员渗透率提升至12.4%,每用户月均收入增至6.1元

核心业务:

  •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3.97亿元,毛利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34.8%

  • 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3.3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71.3%

  • AI教练卡卡已向全用户开放,日活超15万

发展战略:

  • 从内容驱动平台转型为AI驱动的健身智能体

  • 完成多智能体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AI基础架构重构

  • 主动精简低效业务,聚焦高毛利品类

关注重点:

  • AI产品商业化变现能力

  • 用户规模恢复与留存提升

  • 消费品业务结构优化效果


Keep转型阵痛中的盈利拐点

Keep(03650.HK)交出了一份颇为矛盾的半年报:营收大幅下滑20.8%至8.22亿元,但却首次实现了经调整净利润1034.7万元。这个"增亏减收"的组合背后,是公司激进转型策略的直接体现。

战略转型的代价与成效

最引人注目的是毛利率的大幅改善。2025上半年整体毛利率跃升6.2个百分点至52.2%,这并非偶然。Keep主动砍掉了大量低效业务,特别是居家大器械等低毛利品类,同时优化供应链效率。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毛利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34.8%,线上会员业务毛利率更是达到71.3%。

然而,这种"断臂求生"的策略也付出了不小代价。平均月活用户从2966万降至2249万,降幅达24.2%。公司解释称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在AI产品体系完善前,优先聚焦用户活跃度而非规模扩张,获客费用同比缩减约60%。

AI转型进展超预期

Keep的AI战略落地速度值得关注。AI教练卡卡自3月上线以来,日活已超15万,其中AI飲食记录功能展现出显著留存优势:次日留存率达50%,对App整体DAU的留存率攀升至79%。

技术层面,公司已完成多智能体系统(MAS)基础设施建设,自研垂直模型Kinetic.ai专为运动健身产业设计。更重要的是,AI功能已向全用户开放,通过对非会员设置使用限制来放大用户对平台价值的感知。

消费品业务的结构性调整

消费品业务收入约4.0亿元,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毛利率提升至34.8%体现了结构优化的成效。装备品类成为核心基本盘,对业务收入贡献提升至超过50%。智能穿戴产品进行了5轮OTA升级,聚焦进阶跑者需求。

公司构建了"品类-渠道"横纵盈亏分析模型,重点完善天猫、抖音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运营能力,这种精细化运营思路值得肯定。

用户数据的隐忧与机遇

用户数据呈现明显分化。一方面,月活用户和订阅会员数双双下滑;另一方面,会员渗透率提升至12.4%,每用户月均收入增至6.1元,显示用户质量在改善。

这种"量减质升"的趋势符合公司当前战略导向,但关键问题是:AI产品能否在下半年推动用户规模重新增长?从目前AI功能的留存数据看,这个可能性不小。

财务健康度明显改善

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和成本控制效果明显。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30.9%至2.24亿元,研发开支减少17.0%至1.62亿元,但这种削减是否会影响长期竞争力需要观察。

公司可用资金总额10亿元,财务状况稳健,为后续AI投入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弹药。

展望:转型成效待验证

Keep管理层对下半年相当乐观,计划在确保盈利改善的前提下,把握关键营销窗口期提升产品曝光。但投资者更关心的是:AI转型能否真正重塑公司的增长曲线?

从目前数据看,Keep已经证明了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的能力,首次实现经调整净利润确实是个重要拐点。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保持盈利的同时重启用户增长引擎。毕竟,对于平台型公司而言,用户规模仍然是估值的核心驱动力。

AI教练的早期数据令人鼓舞,但要从产品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成功,Kee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