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服周期挑战下,重新审视李宁的“攻守道”

李宁Voice
在市场喧嚣中回归本质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李宁仍然展现了稳健的经营韧性与清晰的战略定力。

上半年,李宁实现收入1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毛利率稳定在50%,毛利总额达74.1亿元;净利润录得17.4亿元,净利率为11.7%。

公司在运营质量方面表现健康:库存周转天数61天,全渠道库销比稳定于4个月,处于行业领先的健康水平;现金流充裕,库存结构健康可控,整体运营稳健扎实。

这份成绩单,符合市场预期,也印证了李宁应对挑战的能力。

当前运动鞋服行业逆风已成常态,真正的分化在于企业能否在不利环境中保持战略身位,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正如管理层多次强调的——“稳健不等于保守,是该攻的攻、该控的控、该调的调”。

李宁的这一“攻守道”在本期财报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健康运营为“盾”,抵御外部波动;以科技与资源为“矛”,强化核心实力;凭借多品类布局与精细化运营,精准捕捉新消费趋势。

这种战略层面的定力与智慧,使李宁得以在外部环境调整期专注蓄力、稳健经营、前瞻投资,旨在下一轮增长周期中释放更大能量。

01 “守得住”

二季度,运动鞋服行业仍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整体环境难言乐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6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为1275亿元,同比仅增长1.9%,增速较5月的4%及上半年的3.1%明显放缓。

野村证券预计,主要运动品牌销售疲软的态势或将持续至2025年第二或第三季度。该机构指出,低线城市服装销售动力不足及市场竞争加剧,是导致复苏延后的主要因素。

在逆周期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单纯追求表面增长已失去实质意义。

李宁已转向以系统化精细运营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在流水增长、库存控制及折扣管理三者间建立审慎而可持续的动态平衡。

这种务实稳健的经营策略,在财务与运营多项指标中得以清晰体现。

库存水平是衡量鞋服品牌健康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观察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窗口。

上半年,李宁全渠道库销比稳定在4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仅61天,不仅依然保持全行业最低,还同比缩短1天,库龄结构持续优化;新品当季售罄率保持在70%至80%的高水平。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业绩会上表示:“库存管理是我们的运营重点。”据介绍,李宁建立了以周为单位的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库存始终处于健康、可控状态。

同时为应对线下客流下滑带来的普遍经营压力,李宁持续推进渠道结构优化。

截至6月30日,李宁销售点(包含李宁品牌及李宁YOUNG)数量为7534家,较比去年末净减少51家;特许经销商数量4821家,基本持平。

目前,李宁在高层级市场表现稳固,贡献约60%流水,核心商业体入驻率达到90%;同时推动超级奥莱和奥莱大店布局,强化与头部商业体协同。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下沉市场,优化渠道结构以提升覆盖率,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专属营销IP打造与大促节点精准运营,持续提升全渠道运营效能。

上半年,线上直营流水实现高个位数增长。柔性供应体系已成功拓展至电商专供产品线,结合滚动补货与跨渠道协同机制,显著提升市场响应与供需匹配效率。

物流体系围绕全渠道整合、数字化与自动化持续升级,实现效能提升与成本精准管控。随着南宁中心仓投运,李宁已完成全国化仓储网络布局。

渠道优化、供应链提效与库存健康管理,共同构成了李宁的精细化运营体系,为其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额24.1亿元,现金及等价物总额118亿元,净现金水平接近192亿元。

在行业挑战加剧的当下,这种稳健比短期的高增长更具含金量。它为企业积蓄了长期发展的耐心资本,也为其参与未来愈发激烈的竞争提供了坚实底气。

02 “攻得准”

稳健不等于保守,其核心要义在于——该控则控、该调则调、该攻则攻。

采取“攻守兼备”的战略姿态的李宁,在严格管控成本与库存的同时,坚定投入顶级运动资源与科技创新,持续强化品牌、产品与技术的协同竞争力。

对专业运动品牌而言,顶级稀缺的赛事资源是其专业实力的关键认证。这类资源壁垒高、不可替代性强,一旦占据即形成持续优势,成为品牌占领用户心智的战略支点。

2025年,李宁完成一项标志性战略签约——重返中国奥运顶级资源舞台,再度成为中国奥委会2025-2028周期官方合作伙伴。

从某种角度来看,李宁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也体现了其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追求系统性、结构性的品牌认知建设。

通过将资源投入奥运这一具备全民共识与情感联结的顶级IP,李宁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锚定了自身角色。在与国家代表队的深度绑定基础上,继续加码,使品牌价值与国民荣誉、体育精神深度融合,预计将在未来多年持续释放价值,帮助李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品牌形象层面保持优势。

管理层透露,公司已系统梳理2028奥运会、2026冬奥会及亚运会等重大节点,依据赛事级别与影响力,制定相应的产品、渠道及推广策略。

下半年,李宁计划正式发布2026米兰冬奥中国代表团领奖服,并同步启动多维度冬奥主题传播,进一步强化品牌专业形象与市场声量。

在持续深化顶级运动资源布局、强化“单品牌”高度的同时,李宁还在通过科技创新为“多品类”构筑竞争壁垒,不断拓展市场深度。

2025年上半年,李宁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7%,增速超过同期营收。过去十年间,李宁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38亿元。

在鞋类领域,李宁已构建起以“䨻科技平台”为核心的系统性技术矩阵,涵盖碳核芯、最速曲线系统等六大独家科技。

2024年推出的“超䨻”科技已广泛应用于核心品类。

例如新上市的越影5 PRO作为首款搭载该科技的慢跑鞋,将中底缓弹比显著降至10.8%;篮球品类中的“韦德808 5 ULTRA”通过内嵌“超䨻”中底,全面提升实战脚感与产品竞争力。

在生活鞋款方面,李宁借助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发的领奖装备中所运用的科技,逐步延伸至运动休闲品类。相关产品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陆续推出。

科技力与品牌力协同发力,共同驱动李宁实现专业产品收入占比超60%、鞋类占比提升至56%,再度印证“单品牌”战略在持续强化专业运动定位方面的有效实践。

03 “拓得开”

凭借单品牌运作,李宁得以集中资源塑造统一而强大的品牌形象。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及多项国际赛事的持续曝光,不断强化其作为专业运动品牌的用户认知。

多品类布局则使李宁能够广泛覆盖篮球、跑步、训练、运动生活等不同场景,有效提升市场渗透与增长潜力。

在此战略框架下,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积累,将消费者对特定品类的专业信任逐步转化为对李宁品牌整体的价值认同,进而反哺各品类业务,实现协同增长。

上半年,跑步品类作为李宁的核心优势领域延续强劲表现,零售流水同比增长15%。全渠道跑鞋销量突破1400万双,其中以“超轻”、“赤兔”、“飞电”三大系列为核心的跑鞋矩阵展现出显著竞争力,半年销量合计突破526万双。

李宁跑鞋在专业跑者中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上半年助力签约运动员在国内外赛事中斩获44项冠军、84次登上领奖台,并在北京半程马拉松成为“破三”选手首选品牌。

在篮球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李宁主动调控发货节奏,以稳健经营巩固市场地位。综训品类则依托“航天速干”、“航天防晒”等科技赋能,优化产品矩阵以贴合季节性需求,推动流水实现15%的同比增长。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李宁正展现出卓越的品类扩展能力,以持拍运动领域为代表,正在打造出新的增长曲线。

李宁是国内少数涉足羽毛球业务的上市体育用品企业之一。自2009年成立该品类以来,公司持续推动其业务结构优化与成熟,目前羽毛球品类收入已占公司总收入的近7%。

据钱炜透露,在李宁羽毛球品类的收入中,器械类产品(包括球拍、球线、手胶、羽毛球)及专业鞋款的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80%,显示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品类结构。这是多年积累打下的基本功和竞争力。

持拍运动品类市场规模与普及度虽不及跑步与篮球,但拓展潜力显著。

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羽毛球、网球等为代表的持拍运动,兼具大众性、社交性和竞技性,正在成为城市运动人群的新宠。

凭借技术积累和品牌口碑,李宁有望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科技升级和场景化营销,在持拍运动领域建立更强认知;更可拓展年轻化、女性及中高收入群体市场,实现品牌占位和结构性增长潜力。

尽管当前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消费者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却并未减弱,中国体育用品赛道依然蕴藏着坚实的长期增长动能。

作为国内少数在多个运动品类均获得市场认可的综合型体育品牌,其当前的稳健经营与核心能力的强化,正是为了更精准地把握未来的增长机遇。

凭借“单品牌、多品类”的战略布局、专业化资源投入和精细化运营体系,公司正系统性地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播种未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