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大增,但滨江“造血”能力仍面临挑战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流出进一步加大。

作者 | 黄昱

随着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这三四年来,地产行业格局已经经历了大洗牌,如今销售额排名前十的房企中只剩了一家民企,那就是来自杭州的滨江集团。

8月26日,滨江集团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滨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4.49亿元,同比增长8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53亿元,同比增长58.87%。 

在市场处于筑底期的当下,滨江集团得以实现业绩反弹,主要是因为其上半年交付楼盘体量较去年同期增加。同时,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2.67个百分点,回升至12.24%。 

从销售额来看,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实现销售额 527.5 亿元,同比减少9.4%,位列克而瑞全国房企排行榜第 10 位,较2024年同期下降两位,但仍是民营企业第 1位。

为了确保“拿地-销售”的正循环,滨江集团也保持了一定的投资强度。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新增土地储备项目16 个,其中金华 2 个,杭州 14 个,继续巩固其在杭州大本营的市场份额;新增项目计容建筑面积合计100.67 万平方米,总土地款 332.72 亿元。

另据中指研究院数据,今年上半年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滨江作为民企跻身第五位。

截至今年上半年底,滨江土地储备中杭州占 73%,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包括金华、湖州、宁波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占比 17%,浙江省外占比 10%。

显然,在房地产行业仍在缓慢止跌企稳的背景下,守好大本营仍是滨江集团当前主要的发展策略。

进入下半年,滨江集团继续加码杭州。最近,滨江集团总裁张洪力对外透露,1-7月,滨江取得土地增加至共19宗,其中杭州17宗,金华2宗。全口径拿地金额达到422亿,权益拿地金额163亿,新增货值超688亿。 

在保持一定投资强度的同时,对于滨江而言,确保财务健康仍然是其当前的首要任务。

财报显示,截至上半年底,滨江集团的权益有息负债约为265.06 亿元,较年初下降近40亿元,并表有息负债规模333.5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0.83 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 83.9%,直接融资占比 16.1%。

从负债水平来看,滨江集团上半年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57.8%,较去年涨2.71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 7.03%,较去年同期下降15.83个百分点。

债务期限构成上,短期债务为 94.08 亿元,占比仅为 28%,低于期末货币资金(295 亿元),现金短债比为3.14 倍,可有效覆盖短期债务。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近年来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下降,2020 年 5.2%,2021 年 4.9%,2022 年 4.6%,2023 年 4.2%,2024 年 3.4%,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其平均融资成本为 3.1%,较上年末下降 0.3 个百分点。 

融资成本下降固然是好事,然而,评价一家企业是否回归健康发展,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这反映了一家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

滨江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仍然为负,且流出额进一步加大。据财报,今年上半年,滨江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流出89.64亿元,作为对比,其去年同期净流出45.84亿元。

对此,滨江集团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支付土地款增加所导致。

接下来,如何在投资拿地和促进销售回款之间保持平衡,仍然是滨江集团需要克服的挑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