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巨无霸”中国人寿发布半年报,利润同比增6.9%,半年“增仓”1500亿入股市

上半年总投资收益1275亿

A股正在加速上行:指数震荡向上,市场热度加速回归。

在台前的喧嚣背后,真正埋伏已久的“操盘手”早已提前出手,而在上半年“埋伏已久”。

中国人寿最新中报显示,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392.35亿元,同比增长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中国人寿亦披露: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78% ;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

最为关键的是,此份中报披露这家险资巨无霸往股市里“砸”下超过千亿元。

冰冷的报表数字换算成真金白银,就是一股正在暗暗改写市场格局的洪流。

资事堂从中国人寿的半年报里,抽丝剥茧,看清险资巨无霸如何搅动股市江湖。

“增仓”超1500亿元

如果只看这家险资的资产负债表,很多投资者可能不会有直观感受。但把里面隐藏的数据换算成“真金白银”,画面就立体起来了。

资事堂注意到: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总规模为7.1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受关注的权益类金融资产,短短半年内从1.269万亿元增加到1.426万亿元,净增约1570亿元人民币。(如下图)

考虑到险资巨头随时可以调整持仓,持仓额的变动和新增投资在决策和市场影响上几乎可以等同。

等于16只百亿权益基金

上文提到的“1570亿元”增仓数字,看似冰冷,实则意味深长。换个更直观的说法,中国人寿在短短半年里,往股市里加仓的体量,相当于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的规模。

如果放在大家更熟悉的场景里,这笔资金就好比上一轮牛市时,基金圈新发了16只百亿级基金,且全部满仓(大部分权益基金的仓位在95%左右)。

再生活化一点理解:这笔资金相当于全国每个人都往股市里多投了100元。

这样的量级,不仅改变了中国人寿自己的资产配置版图,也意味着险资正在成为这一波股市上行中举足轻重的“大买家”。

悄悄压缩货基配置

翻开中国人寿的中报,最有意思的线索藏在报表脚注里:

“基金含权益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余额为人民币20.9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余额为人民币17.18亿元。”

也就是说,中国人寿在基金配置里,大幅压缩了货基,把资金腾给了权益和债券基金,风险偏好在提升。

大类资产“腾挪”有序

把数字拆开看,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资金的流向:

【股票直投】从5010.83亿元增至6201.37亿元,半年净增1190亿元;

【基金投资】从3065.51亿元增至3507.04亿元,净增442亿元;

如此计算,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合计增仓了1632亿元。

另外,这个数字和上文提及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整体增加1570亿元基本吻合,差异点在于:剔除了“其他权益类投资”这一科目(包括私募股权基金、未上市股权、优先股、股权投资计划等),从4614.52亿元降至4548.18亿元,减少66亿元。

换句话说,中国人寿的投资路径非常清晰:

其一,在二级市场方向,直投和基金半年合计增加超过1600亿元;

其二,在流动性工具方向,货币基金余额缩减了近4亿元;

其三,在长期股权方向,股权投资规模环比减少了66亿元。

数字背后的规律也很直白:低收益的在“砍”,具备弹性和机会的在“加”。货基和股权投资被压缩,腾出来的空间直接转向股票和基金。同时,这部分权益资产的总规模扩张,并不只是单纯的增仓动作,还叠加了市场行情上行带来的市值增长效应。

形象地说,中国人寿正在把钱从“沉睡的资产池”里抽出。

未来计划引人关注

中国人寿在此次中报披露了大类资产配置的具体动向。

首先,这家险资对股债市场有如下研判:

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优质资产稀缺;股票市场总体波动向上,结构分化明显。

顺着以上逻辑,中国人寿透露:“固定收益方面,灵活调整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持续稳固配置底仓。”

对于权益投资,该机构则指出:“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加大优质高股息资产配置力度。”这意味着,中国人寿在上半年继续投资于A股、H股中的高股息蓝筹,以及具备成长潜力的新经济板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