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评英伟达财报:忽略中国市场“噪音”,基本面依然强劲,看好Blackwell和Rubin的巨大增长潜力

各投行一致认为,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投资机会中地位稳固,长期增长前景明确。投资者应聚焦公司核心增长逻辑,而非短期不确定性。各行一致看好英伟达Blackwell产品线的强劲表现,美银表示,Blackwell产品线已达到满负荷生产,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预计在第三财季将进一步加速。随着系统级机架逐步成熟并实现规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70%中段水平。

英伟达第二季度财报再次验证了其在AI浪潮中的核心地位,尽管中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基本面依然强劲。多家华尔街投行一致上调目标价,认为投资者应忽略中国市场"噪音",聚焦于Blackwell和下一代Rubin产品带来的巨大增长机会。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第三季度指引540亿美元同样超预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增长完全排除了中国市场贡献,凸显了公司在全球其他市场的强劲需求。美银证券、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高盛均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区间在200-235美元。

各投行一致认为,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投资机会中地位稳固,长期增长前景明确。投资者应聚焦公司核心增长逻辑,而非短期不确定性。

各行一致看好英伟达Blackwell产品线的强劲表现,美银表示,Blackwell产品线已达到满负荷生产,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年化收入能力约390亿美元。随着系统级机架逐步成熟并实现规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70%中段水平。

高盛表示,网络业务Spectrum-X产品线年化营收已达100亿美元,较此前80亿美元显著增长。下一代Rubin产品按计划将于2026年中期推出,为未来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此外,分析师普遍认为,英伟达在快速增长的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中维持80%以上市场份额,拥有业界领先的45%以上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而估值仅为盈利增长率的1倍左右,远低于科技同行的2倍以上水平。

财务表现超预期,指引积极乐观

报告表示,英伟达第二季度营收467亿美元,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56%,超出市场一致预期462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56%。游戏业务表现强劲,营收43亿美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9%,超出市场预期39亿美元11%。

每股收益1.05美元,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1.01美元4%。毛利率72.7%超出预期,但剔除H20库存销售的40个基点贡献后,调整后毛利率72.3%与预期一致。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540亿美元,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54%,超出市场预期535亿美元。毛利率指引73.5%,超出美银预期73.0%。这是首次有公司指引单季度70亿美元的营收增长,而且这一增长完全不包含中国市场贡献。

Blackwell产品线全面发力,生产规模快速提升

各投行一致看好英伟达Blackwell产品线的强劲表现。美国银行指出,Blackwell Ultra平台已实现满产运行,每周生产约1000台机架,按每台300万美元售价计算,13周内可实现约390亿美元销售额。随着系统级机架逐步成熟并实现规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70%中段水平。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第二季度Blackwell收入环比增长17%,管理层对Blackwell Ultra生产进展表示乐观,需求异常强劲。花旗估计,约28亿美元的Blackwell销售意味着约90万台设备,较上季度的估计70万台有所增长。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指出Blackwell在2025年和2026年将占据GPU出货量的大部分份额。该行预计Blackwell从2025年约61%的份额提升至2026年的87%,而下一代Rubin产品将在2026年中期开始量产。

相关网络产品也持续受益,网络业务实现显著增长,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98%,收入达到73亿美元。其中Spectrum-X产品线年化营收已达100亿美元,较4月份的80亿美元显著增长。

下一代Rubin产品按计划推进,2026年增长可期

英伟达产品创新步伐未减,高盛指出,下一代Rubin产品按计划将于2026年中期推出,继续保持相比AMD GPU产品0.5-1年的硬件优势。Rubin平台仍按计划于2026年中期推出,构成该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已开始试产。

管理层对Rubin相较于Blackwell在工作负载性能、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提升表示乐观,这为2026年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高盛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将较市场预期高出约10%。

主权客户预计2025年贡献超过200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表明Blackwell的采用正从传统超大规模客户扩展到包括主权客户在内的非传统客户群体。

各投行一致认为,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佳投资机会中地位稳固,长期增长前景明确。投资者应聚焦公司核心增长逻辑,而非短期不确定性。

中国市场风险可控,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英伟达第二季度业绩基本符合预期,华尔街顶级投行纷纷上调目标价至210-235美元,聚焦公司在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长期盈利能力。投行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忽略中国市场短期扰动,重点关注公司到2027年每股收益可达10美元的巨大增长潜力。

尽管中国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分析师完全排除了中国市场的贡献进行预测。中国在数据中心营收中的占比已降至个位数百分比,管理层确认第二季度没有向中国出货任何H20产品,第三季度指引也不包含中国业务贡献。

一旦H20产品开始出货,可以重新利用此前减记的库存,有望提升毛利率200-300个基点。预计H20产品在第三季度可能实现20-50亿美元营收,如果不确定性问题得到缓解。即便按照管理层提及的20-50亿美元H20芯片出货量的低端估算,也可能将指引推高至560亿美元。

预计非中国地区2026财年预期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的增长将充分抵消不确定性阻力。新加坡占比22%,但其中99%以上的数据中心计算营收实际来自美国客户。

估值优势明显,目标价普遍上调

英伟达市盈率增长比仅为0.9倍,而非英伟达科技七巨头平均值为3.9倍,尽管英伟达拥有50%以上的优异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远超其他公司的20%以下水平。在当前股价181.60美元下,公司估值仅为26.5倍2027财年非GAAP每股收益。

  • 美银证券将目标价从220美元上调至235美元,上调2026/27/28财年每股盈利预期6%/7%/11%,分别至4.45/6.26/8.03美元。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206美元上调至210美元,维持33倍市盈率估值方法。
  • 花旗银行将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0美元,基于2026财年约7美元每股收益的30倍市盈率估值。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00美元不变。

英伟达预期到本十年末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高于此前预测的2029年2.3万亿美元。基于40%以上的AI加速器总可寻址市场前景,英伟达加速器市场份额约为60%,在加速器销售方面仍有上升潜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