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债市调整以来,反内卷的宏观叙事逻辑将股市、商品、债券三者交易逻辑绑定,因此才在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催生了大类资产的观点分歧。8月临近尾声,反内卷链条中最重要的三个宏观变量表现如何?本文将进行分析。
变量一:生产,首先看两个前瞻指标,8月EPMI生产分项读数录得46.3,为近5年同期最低值,环比小幅下滑0.3个百分点;8月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CI)录得46.9,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绝对值仅高于2022年同期。分具体行业看,PTA开工率出现明显逆季节性下滑,8月均值同比约-8.12%;半钢胎开工率连续第二个月下滑,同样较季节性偏弱,螺纹钢产量则整体持稳,反内卷影响在各维度生产端数据层面有所投射。


变量二:价格,截至8月中旬,中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为-4.44%,跌幅较上月末收窄1.8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与7月末相比,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中22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3.25%,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剔除煤炭后平均涨幅为1.28%;其他26种下跌,平均跌幅为1.72%。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翘尾提振,本月PPI同比读数或回升-2.8%,CPI同比或为-0.3%,物价整体下行压力仍大。

变量三:利润,7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当月中游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增速普降,除计算机通信行业增速回升外,金属制品业增速下滑3.6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下滑2.7个百分点>仪器仪表行业下滑2.6个百分点>运输设备行业下滑2.4个百分点不等,进行量价拆分后,量的拖累更为显著,或受反内卷对供需两侧的收缩效应影响,当量的下滑幅度大于价的回升幅度,企业利润总额就难以明显改善;从库存周期所处位置来看,企业延续去库,但更多或受政策外力驱动,需求端成色尚不支持企业由被动去库切换至主动补库。此外,BCI企业利润前瞻指数录得41.0,上月为44.3,其下行幅度亦有一定印证。

综合来看,反内卷这一市场公认的年内宏观主线,目前对生产端的影响较为鲜明,其传导到终端利润,还有赖于需求回暖、价量共振,而企业利润修复斜率又直接影响估值指标对股价上涨的消化能力。基本面的牵引未来或将为流动性驱动下股票牛市降速提供理由,并带来股债跷跷板脱钩的窗口期,债市不妨先在顶部区间按震荡思维应对,等待股市发出更加明确的降速信号。
本文来源:屈庆债券论坛,原文标题:《8月反内卷三变量表现如何?》